近几年,我国经济活动的复苏带动公路运输需求。截止2018年1-7月我国高速公路总车流量同比增长14.4%。目前,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是我国公路客运发展较好的地区。以下是公路行业分析。
交通运输部按照全国公路、高速公路两个口径披露客货运车流量数据,二者区别主要体现为总量与结构的差异。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仅占全国公路里程的2.8%,但在收费公路中,高速公路里程约占全国收费公路里程的 71.2%。因此,从结构上,全国公路口径数据更能反映经济增长,高速公路口径数据更能反映收费公路的收入情况。
2016年,我国完营业性公路客运量154.28亿人,比上年下降4.7%。公路行业分析,全国拥有营运型汽车1435.77万辆,比上年下降2.5%;全年旅客周转量10228.7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8%。2017年,据交通运输部测算,公路客运量进一步下降至145.91亿人,旅客周转量下降至9765.06亿人公里。
2017年,我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33.86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1.31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0.9%,提高0.9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62.22万公里,增加2.2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3.0%,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125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257.86亿元,增长12.4%;普通国省道建设完成投资7264.14亿元,增长19.5%;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731.33亿元,增长29.3%,新改建农村公路28.97万公里。
2018年1-7月,我国高速公路总车流量同比增长14.4%。其中,客车、货车流量同比分别增长13.4%、17.8%。分地区看,1)东部:客车、货车流量同比分别增长13.5%、16.8%;2)中部:客车、货车流量增长14.0%、25.1%;3)西部:客车、货车流量增长12.7%、14.0%。自 2017年9月21日治超治限政策实施以来,高速公路货车流量大幅增长,在15-20%区间波动;客车流量增速依然稳健,在10-15%区间波动。
在政府的支持下,经济结构实现了新的转型,原本以能源、原材料等为主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以技术和科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转变。公路行业分析,消费性与高附加值产品由于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等,在高速公路运输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与煤炭、钢铁、金属矿石和粮食等需要用铁路运输的大宗散货具有明显的不同,实现了货物运输的安全性、高效性、快速性等,能够结合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了运输的质量和专业化程度。
未来,新高铁网络对公路出行的分流:随着“四横四纵”的完成,东部、中部地区高铁出行网络趋于完善,高铁与公路客运间的竞争格局已经企稳。近两年新建成的高铁线路和未来的高铁投资计划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陆续通车后将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多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客车流量形成长期分流压力。
展望2019,宏观经济的景气度有望延续,工业生产的活力将继续促进公路货车流量的增长。高铁与公路出行的竞争格局企稳,客车流量可保持稳健的自然增长。客运企业需多元化经营,加大其他业务拓展力度,不断提升其他业务收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上便是公路行业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