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6日)
在长达17个月的磋商与反复拉锯后,一场涉及美日两国工业巨头的收购案迎来戏剧性转折。日本制铁对美国钢铁控制权的争夺看似获得白宫关键背书,却因政策表述模糊引发市场剧烈震荡。从就业承诺到资本流向,这场博弈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命运,更折射出全球产业整合中权力与利益的复杂角力。
自2023年底启动以来,日本制铁对美国钢铁的收购计划已持续17个多月。尽管美日双方企业多次强调合作将创造"至少7万个就业岗位"并带来140亿美元经济贡献,但白宫高层的立场始终存在微妙摇摆。上周五发布的声明虽提到"两家工业巨头计划合作",却未明确支持日本制铁提出的141亿美元现金收购方案,仅模糊表态目标企业"将留在美国"。这种含糊措辞引发多方解读:究竟是有限度的投资开放,还是对绝对控股权的严格限制?
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美国钢铁周五收盘价暴涨21%,盘中最高涨幅达26%,显示出投资者对交易落地的信心重燃。与此同时,日本制铁在东京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当日一度攀升7.4%。这种剧烈波动印证了市场对政策风向的敏感——若收购最终获批,将改写北美钢铁业格局;而若仅限于战略投资,则可能触发新一轮资本博弈。
白宫高层周日补充强调"美国必须保持控制权",但未界定具体实现方式。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加剧了市场困惑:所谓"部分所有权"究竟包含哪些限制?是否允许日本资本获得董事会主导权?分析人士指出,若最终达成折中方案(如合资控股),可能开创跨国企业合作的新范式;而完全收购获批则会打破此前"关键技术领域外资禁入"的惯例。
综观这场持续数月的并购风波,核心矛盾始终围绕产业控制权与经济利益展开。尽管政策松动迹象提振了短期市场情绪,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仍为交易蒙上阴影。未来走向不仅取决于双方能否弥合认知分歧,更将考验各国在开放合作与战略安全间的平衡智慧——这场钢铁业的"权力游戏",终局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