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钢铁行业分析:提升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国际化水平
 钢铁 2025-04-25 14:49:1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加速的时代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技术的快速迭代,钢铁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显得愈发关键。自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以来,团体标准在钢铁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深入了解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其成果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对于把握2025年钢铁行业趋势,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进展

  (一)我国钢铁行业社会团体及团体标准工作情况

  《2025-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1月,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共有61家社会团体发布了钢铁行业相关团体标准。其中,全国性团体数量最多,达到21个,占比34.4%;地方上,发布钢铁行业团体标准的社会团体多集中在河北、山东等七省(市),共有34个,占比55.8%。

  钢铁行业团体标准的分布与地区钢产量和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截至2025年1月,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共发布1100项钢铁行业相关团体标准。除全国性社会团体发布988项外,浙江、河北等地区发布数量较多。如浙江因开展“浙江制造”区域品牌建设,发布了较多钢铁行业团体标准。河北、江苏等累计发布钢铁行业团体标准数量位于前五位的地区,2024年粗钢产量同样位于前列。

  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在各社会团体的发布情况不均衡。截至2025年1月,成立满3年累计发布20项以上团体标准的社会团体仅有5个,但共发布钢铁行业团体标准935项;而发布10项以下团体标准的较低活跃度社会团体多达54个,仅发布141项。

  钢铁行业团体标准最早发布于2017年9月,在2017-2024年,其发布数量呈明显上升态势,涉及细分领域产品、检验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

  (二)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

  团体标准助力钢铁行业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例如,太原钢铁的“手撕钢”在生产和推广初期面临无标可依的问题,通过制定团体标准T/SSEA0039-2019《柔性显示屏用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规定了多项技术指标,为产品提供标准化支持。依据该标准生产的产品应用于多家知名折叠屏生产商,太原钢铁“手撕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吨钢利润同比增长3-5倍。

  团体标准能够及时响应钢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以双辊薄带铸轧技术为例,沙钢集团围绕该技术生产的热轧薄钢带新产品,牵头开展相关标准研制,规范了新产品生产销售,推动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钢铁行业围绕绿色低碳制定了多项团体标准,如T/CISA083-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等,为绿色钢材产品判定提供技术依据,助力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部分标准还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采信并转化为行业标准。

  近年来,钢铁行业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标准研制,如技术规范系列、低碳产品评价系列等,进一步完善了钢铁工业标准体系,满足了多样化的钢铁标准工作需求和市场创新需求。

  部分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其适用性、先进性、创新性不足。一些团体标准未履行必要程序,技术指标低于国家、行业标准,或与其他标准交叉重复,影响了标准的实施效果。

  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地区分布不均,多由沿海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团体发布,东北部、西南部以及中部等地区发布数量较少,不利于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均衡发展。

  地方性团体发布的团体标准市场认可度普遍较低。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评选中,钢铁行业获评的团体标准多来自全国性社会团体,地方性团体发布的标准因社团规模小、影响力弱,难以获得广泛认可。

  我国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在国际市场影响力较弱,与ASTM等国际组织制定的团体标准存在差距。ASTM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等方式推动标准采用,其标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引用。我国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在国际接受度、使用率方面存在不足,且相关标准化国际复合型人才欠缺,影响了团体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二、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化发展建议

  (一)提高钢铁行业团体标准编制水平

  钢铁行业相关社会团体应落实相关要求,夯实组织标准化工作基础,加强组织管理和标准推广应用能力,避免标准交叉重复等问题。同时,加快推进标准化人才培养,培养熟悉规则、精通专业技术和管理的人才,提高标准研制水平,制定高质量的团体标准。

  (二)激发地方性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活力

  各社会团体应实施规范化管理,健全标准化工作制度和机制,完善标准化专业人员体系建设。地方性社会团体可与全国性社会团体合作,探索标准发布双编号等模式,加强资源共享,提升自身标准化工作影响力。此外,社会团体还应加强与地方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合作,推动团体标准融入相关工作体系,提升标准实施应用效果,打造地方标准化工作品牌。

  (三)加强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宣贯实施

  充分发挥钢铁行业相关社会团体的平台优势,创新宣贯方式。做好已发布标准的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多种服务,扩大标准实施及服务范围。通过举办研讨会、宣贯会、培训班等形式,宣传贯彻标准内容和主旨,推动标准在行业内的实际使用。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拓宽信息反馈渠道,提升标准实施应用效果。

  (四)提升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国际化水平

  钢铁行业分析指出,支持水平先进的社会团体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技术交流,推荐标准化技术人才成为国际标准组织专家,贡献中国标准化力量。鼓励各社会团体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提升团体标准制定水平,提高国际认可度。选取优质团体标准开展翻译工作,推动标准走出去,研提国际标准提案,提升团体标准国际影响力。

  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完善标准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仍存在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地区分布不均、市场认可度低和国际影响力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2025年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团体标准编制水平,激发地方性社会团体活力,加强标准宣贯实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通过这些措施,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将不断完善,为钢铁行业在新型工业化建设和高水平竞争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助力钢铁行业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钢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