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低碳转型挑战与机遇。2025年,中国钢铁行业在粗钢产量、废钢资源产出量、碳排放量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本文通过对钢铁行业相关数据的预测分析,探讨了未来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路径,旨在为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战略参考。
《2025-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粗钢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粗钢产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然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未来粗钢产量将逐步降低。根据预测模型,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约为10.19亿吨,到2060年,这一数字有望降低至6.16亿吨。这一变化趋势表明,钢铁行业将从传统的高产量模式向减量化发展模式转变,以适应低碳发展的要求。
废钢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钢铁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钢铁蓄积量的不断增加,废钢资源产出量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45年,废钢资源产出量将达到峰值,约5.8亿吨。这一增长趋势将为钢铁行业提供丰富的废钢资源,有助于优化铁素资源结构,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同时也为电炉短流程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钢铁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碳排放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然而,随着各类降碳措施的实施,未来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将逐步下降。预计到2060年,钢铁行业的剩余CO₂排放量将约为0.9~1.98亿吨。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依赖于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CCUS)和碳汇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
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初步脱碳阶段(2022—2030年)、强化脱碳阶段(2030—2040年)、深度脱碳阶段(2040—2050年)和近零碳排阶段(2050—2060年)。在初步脱碳阶段,通过控制粗钢产量实现快速降碳;强化脱碳阶段,废钢资源的大量利用将带来显著的降碳效果;深度脱碳阶段,流程结构的优化将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近零碳排阶段,颠覆性低碳技术的应用将助力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随着废钢资源的增加和铁矿石资源的减少,未来钢铁行业的铁素资源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预计到2060年,铁矿石资源消耗量将较2023年降低65%~77%,而废钢资源消耗量将增长0.90~0.97倍。这一变化将推动钢铁行业从以铁矿石为主向以废钢为主转变,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未来,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结构也将发生重大调整。预计到2060年,高炉—转炉长流程占比将调整至16%~30%,全废钢电炉短流程占比将提升至41%~50%,氢还原—电炉流程占比将提升至29%~34%。这一结构变化将有助于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预计到2060年,煤炭资源消耗量将降低76%~89%,电力资源消耗量将维持在3100~4800亿千瓦时,氢气资源消耗量将达到1000万吨。这一变化将推动钢铁行业从传统的煤炭依赖向电力和氢气等清洁能源转变,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中国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未来,钢铁行业将通过控制粗钢产量、优化废钢资源利用、调整生产流程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等措施,逐步实现低碳化发展。预计到2060年,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将显著降低,铁素资源结构和生产流程结构将得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向清洁能源转变。这些变化将为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