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钢铁行业趋势分析:坚持走好产学研协同研发道路
 钢铁 2025-05-16 11:30:59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钢铁行业作为基础材料产业,正面临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深刻变革。预计到2025年,全球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X%左右。在中国,钢铁行业工业软件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类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钢铁行业工业软件现状的分析,探讨其发展特点、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一、钢铁行业工业软件发展现状

  《2025-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钢铁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控制要求高,对工业软件的需求旺盛。然而,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工业软件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不同类型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各有特点。

  (一)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短板明显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材料设计、钢种开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厂设计等。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国产软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尽管一些国内企业正在努力追赶,但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我国钢铁行业在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方面面临较大的“补短板”任务。

  (二)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国内外产品共存

  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在钢铁行业中应用广泛,涵盖了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等多个工序。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引进国外公司产品;二是应用国产软件;三是在设备更新改造过程中用国产软件替代国外软件。国产MES(制造执行系统)等软件在钢铁行业中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三)运维服务类工业软件迎来国产化机遇

  运维服务类工业软件(如MRO)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相对较少,但随着国内钢铁行业设备维护检修模式的逐渐成熟,国产化需求日益凸显。一些国内企业如宝武装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经成功开发并应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维服务类工业软件,为钢铁行业的设备运维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稳步推进国产化替代

  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如ERP)在钢铁行业的应用较为广泛,国产化替代工作稳步推进。国内一些企业如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经成功开发并推广应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为钢铁行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新型架构类工业软件发展潜力巨大

  新型架构类工业软件(如工业APP)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新型架构类工业软件的应用前景广阔,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钢铁行业工业软件突破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在工业软件研发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一)中冶赛迪公司研发的工业软件

  中冶赛迪公司研发的工业软件贯穿于钢铁生产的各工序,从无人化原料场到钢厂水系统集控中心,多个项目成为行业首创,已推广应用到国内外钢铁企业。

  (二)中冶京诚鼎宇公司研发的工业软件

  中冶京诚鼎宇公司研发的工业软件实现了从工厂设计到运行维护等阶段的数据贯通,覆盖原料场、炼铁、炼钢、轧钢全流程,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中冶南方公司研发的智慧炼钢工业软件

  中冶南方公司研发的智慧炼钢工业软件推广应用于国内外多个转炉,实现炼钢全流程操作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四)宝信软件公司研发的钢铁信息化工业软件

  宝信软件公司研发的钢铁信息化工业软件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知名产品,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五)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工业软件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热连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NG-TMCP)工业软件应用于国内十几条热连轧板带钢生产线,为国内开发系列化、高品质热连轧板带钢产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钢铁行业工业软件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一)突破性成果创造的经验

  钢铁行业工业软件研发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紧密结合钢铁行业的实际需求,才能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在研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突破,并通过实践检验,为钢铁企业创造效益和价值,才能促使企业使用和推广。工业软件的品牌效应和用户认可度是在应用、推广和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二)稳步推进国产化软件替代工作

  尽管目前国外工业软件在我国钢铁行业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过度依赖国外软件存在风险。钢铁行业趋势分析指出,国内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稳步推进国产化软件替代工作,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三)坚持走好产学研协同研发道路

  产学研协同合作是推动钢铁行业工业软件发展的关键。生产企业熟悉工艺和设备,大学和科研院所熟悉理论和技术,通过协同合作,可以更好地将软件功能与钢铁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工业软件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

  四、结论

  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为自主研发工业软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国产工业软件应加快技术迭代和优化升级,打造精品,创造品牌。在实施智能制造、推进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新型架构类工业软件的发展机遇,为钢铁企业创造更多效益。行业协会、学会和产业联盟应加强工业软件统一规划和标准制定工作,推进产学研单位协同研发,建立良性循环的工业软件发展环境。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钢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