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钢材产量突破3.5亿吨,同比增长6.1%,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钢铁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实现效益提升,为全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随着"双碳"目标纵深推进,绿色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全产业链向低碳、循环方向加速变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延续稳健增长势头,钢材产量达3.51亿吨,同比增幅6.1%。在市场需求回暖与产能优化双重驱动下,企业运营效率显著提高,经营效益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当前行业正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已有141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低碳钢材占比快速攀升。通过推广再生钢铁原料替代铁矿石工艺,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推动资源利用模式向"闭环循环"转型。按计划到2025年底,重点区域钢铁企业将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我国有望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
从市场分布看,我国现有存续钢铁行业相关企业超过10.6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企业达8100余家,显示行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区域集聚效应显著,辽宁省以超1.2万家企业位居首位,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拥有约1万余家相关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数据显示当前涉诉钢铁企业占比6.82%,反映出行业在快速扩张中仍需加强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
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和极致能效计划,钢铁企业在环保绩效提升方面成效显著。再生资源利用体系的完善使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大幅提升,绿色工艺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单位能耗。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助力企业应对环境法规要求,更为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重塑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总结而言,我国钢铁产业在2025年开年以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在产量规模、技术升级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收官目标的临近,行业将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重要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钢铁企业需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能力,推动全产业链向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