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钢铁 资讯详情
2025年钢铁行业分析:焦化工序VOCs无组织逸散难题
 钢铁 2025-04-29 10:13:25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广西钢铁行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当地经济的稳定,也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钢铁行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了解广西钢铁行业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广西钢铁行业基本情况剖析

  (一)区域钢铁产业布局特点

  《2025-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中,有22家钢铁企业,粗钢产能共计5709.833万t/a。这些企业分布在9个城市,梧州和贺州企业数量最为集中,占比达54%,但产能仅占约30%。从产业布局来看,广西凭借沿海、多江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沿海、沿江、多点网络化”的布局模式,防城港-北海-玉林沿海基地、柳州-梧州-贵港沿江基地和贺州-桂林等绿色化、智能化钢铁基地多点开花,产能分别占比37%、46%和17%。

  在产能分布上,防城港和柳州的4家企业占据了51%的产能,其余7市的18家企业占比49%。生产工艺流程方面,长流程企业有7家(其中5家为钢焦联合企业),短流程企业15家,转炉钢和电炉钢产能占比分别为71%和29%。钢材品种以普碳钢为主,占比87%,不锈钢占比13%。近年来,广西粗钢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3816.57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3.75%,位居全国第7。然而,广西钢铁行业也存在产业布局集中度低、高端产品占比偏低、短流程企业开工率不足等问题。

  (二)区域钢铁行业装备水平分析

  广西地区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平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长流程企业和短流程企业并存,主体生产设施装备水平各有差异。新建和技改项目冶炼装备有大型化趋势,像盛隆公司和广钢集团的500m2带式烧结机、广钢集团的3800m3高炉等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行业内没有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规定的淘汰类工艺装备,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限制类产能,如部分焦化、烧结、炼铁和电炉炼钢产能。此外,广西部分短流程企业的电炉装备总体较小,100t以下电炉数量占比达到76%,且多为传统的开盖顶装电炉。

  (三)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展

  2019年,钢铁行业开启超低排放改造进程。截至2024年1月15日,全国已有119家钢铁企业公示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覆盖粗钢产能56190.533万t。广西地区的7家长流程企业均已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不过进展参差不齐。广钢集团和盛隆公司公示了部分改造进展,柳钢等企业完成了现状评估正在整改,还有企业委托评估或按超低排放要求建设投产。而15家短流程企业(数量占比68.2%,产能占比28.9%)尚未开展改造工作,整体来看,广西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度相对滞后。

  (四)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随着GB28662-2012等7项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广西钢铁企业不断升级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尤其是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大幅下降。近5年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持续改善状态。这表明钢铁行业的污染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仍需不断加强治理力度。

  二、国内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共性难题

  (一)烧结(球团)烟气湿法脱硫含铊废水处理难题

  部分钢铁企业采用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或氨法对烧结机机头烟气或球团焙烧烟气进行脱硫,这种方法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会产生含重金属铊的脱硫废水。铊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一旦管控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部已对总铊排放限值做出规定,要求企业配套建设专门的脱硫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后回用。然而,目前部分企业在这方面仍面临技术和成本等难题。

  (二)烟气脱硝氨逃逸问题

  钢铁企业烟气脱硝需满足严格的NOx超低排放限值,常用的SCR法、活性炭(焦)法和SNCR法均以NHx基为还原剂。喷氨量的控制是关键,喷氨量过低,脱硝效率低,难以达标排放;喷氨量过高,则会导致氨逃逸,造成二次污染。钢铁企业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脱硝工艺,严格把控工程质量,精准控制喷氨量,以减少氨逃逸。

  (三)高炉煤气精脱硫困境

  虽然钢铁行业相关政策提出要对高炉煤气实施精脱硫,但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已建的精脱硫装置能长期正常运行的较少,且运行成本高昂。考虑到技术和经济因素,现阶段新建高炉或现有高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时,可先预留建设场地,选用有机硫含量较低的喷吹用煤,并强制对高炉煤气脱酸,待技术成熟后再进行精脱硫设施建设。

  (四)焦化工序VOCs无组织逸散难题

  VOCs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污染物,焦化行业是其产生的重点行业之一。广西钢焦联合企业焦化工序虽然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由于储罐、设备与管线组件众多,加上企业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仍存在一定程度的VOCs无组织逸散。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环境管控,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减少VOCs排放。

  (五)无组织烟粉尘排放管控难题

  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具有产污环节多、点位分散、管控难等特点。当前,企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中,对无组织排放的管控存在一些问题,如新增点位除尘效果不佳、缺乏有效考核标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加强物料储存、输送和生产过程的密闭措施,合理采用抑尘措施,同时建立更科学的考核指标和监管方式。

  三、广西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对策

  (一)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广西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推动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引导长流程炼钢向短流程炼钢转型。鼓励具备条件的长流程企业就地改造,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提高自产电力比重。制定针对短流程企业的用电扶持政策,支持其发展。此外,鼓励企业探索氢冶金等新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升级,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拓宽废钢来源渠道,优化运输结构。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制定适合广西地区的差异化环保政策,如差别化水电价、资金补贴、税收抵免、环保税减免等,激发企业绿色化改造的内生动力。确保政策可操作、能落地,让完成超低排放的企业获得政策红利,促使企业持续加强运行管理,加快未改造企业的改造进度。

  (三)全面提升企业精细化环境管理水平

  在“十四五”时期,钢铁企业应转变治污理念,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并重转变,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统筹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能效达标和碳排放双控,做到一体谋划、部署、推进和考核。钢铁行业分析指出,鼓励企业“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搭建科研平台,提高环保装备和管理水平,推动行业减污降碳。

  (四)强化环境监测监控预警

  环境监测对于钢铁行业的污染治理至关重要。广西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生产企业和监测机构应加强环境监测队伍能力和监测监控体系建设。依据监测数据和溯源结果,分析污染排放源构成,建立管控清单,实现科学施策、精准治污,为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广西钢铁行业在产业布局、装备水平、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既有成绩,也面临挑战。当前,行业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短流程企业发展受限、超低排放改造进展缓慢以及污染治理难题等问题。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支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强化环境监测监控等措施,有望推动广西钢铁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展望2025年,若各项措施有效实施,广西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产能占比有望达到50%,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环境质量也将进一步改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钢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