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消费复苏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中国餐饮行业持续释放增长动能。作为火锅赛道领军企业,海底捞凭借精细化运营、场景化创新及新业务探索,在2024年度交出营收净利连续两年正增长的成绩单,并通过多品牌孵化和下沉市场布局打开新增长空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餐饮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达47.00亿元,增幅4.6%,核心经营利润同比提升18.7%至62.30亿元。截至年末,全球门店网络扩展至1368家,其中中国大陆自营餐厅占比超97%,港澳台地区布局进一步深化。在餐饮业整体回暖背景下(全国餐饮收入55718亿元、增速5.3%),海底捞全年接待顾客4.1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突破110万人次,平均翻台率稳定在4.1次/天,彰显品牌运营韧性与消费吸引力。
产品端持续推陈出新,2024年推出超20款全国性新品及200余种区域特色菜品,精准匹配不同客群需求。场景拓展方面,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等细分业态加速落地,并与企业合作开发定制化餐饮空间。针对外卖市场,"一人食"精品快餐模式带动外送收入同比增长20.4%至12.54亿元。同时通过优化大区经理考核机制、推行双管店管理模式及专属客户经理制度,提升门店运营效率与顾客黏性——会员总数突破1.8亿人,活跃用户达5200万,较上年增长8.8%。
为加速网络扩张并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海底捞于2024年正式启动加盟业务,全年落地13家加盟门店。数据显示,超70%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县级市需求尤为突出。通过建立资质审核、运营评估、长期匹配度三重筛选机制,确保加盟店在服务标准与品牌调性上保持一致性。这一模式既满足下沉市场餐饮升级需求,也为企业拓展了轻资产增长路径。
依托"红石榴计划",海底捞加速餐饮生态布局,在2024年通过内部创业孵化出11个新品牌共计74家门店,涵盖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等差异化业态,并推出露营火锅、校园场景等创新服务。得益于此,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大增39.6%至4.83亿元,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总结来看,海底捞在稳固火锅主业地位的同时,通过多品牌战略深化消费场景覆盖,以加盟模式开拓下沉市场增量空间,并借助产品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其系统性布局不仅巩固了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更为餐饮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范式。未来随着新业务逐步成熟及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海底捞有望在万亿级餐饮赛道中实现更高质量增长。
人民日报评论刊文指出,发黑牛肉加点色素,冒充新鲜牛肉;隔夜的剩菜,回收加热后再出售……记者暗访调查发现,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个别加盟店的后厨触目惊心。确保入口的东西干净、卫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明知食材有问题,还继续加工销售,性质恶劣。目前,国务院食安办正对地方核查处置工作实行挂牌督办。 快餐、外卖,加盟店铺多,受众面广,一旦出了问题,社会危害极大。下一步,要严格落实处罚到人,实施从业禁止、终身禁业等惩戒措施,警示相关从业者不敢、不能、不愿以身试法。 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更应防患于未然。民意征集系统“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已经上线,这给广大食客送上了“尚方宝剑”。身边的快餐店,常下单的外卖,感觉食材外观、口味不对,可以“上网点一点,线下检一检”。抽检监测与日常监管、投诉举报,信用监管有机融合,食品安全保护网将织得更密更牢。 做餐饮,是个良心活。品牌的好口碑,源于对加强品控的把关和坚持。必须确保管理能力与发展速度相匹配。拒绝过期变质,打造放心餐饮,守护好消费者的幸福“食”光,企业才有可能实现长远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