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数据进行整合与集中,深度挖掘数据资产蕴含的价值,实现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全连接与全打通,以此全面优化数据整体系统或流程,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并强化管控。具体而言,数字化借助技术手段收集企业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并将这些数据运用到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反馈、市场变化趋势分析以及行业研究等方面,进而转化为企业资源,为企业后期经营提供便利。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就是餐饮企业或门店借助数字化工具,将线下业务信息转化为可衡量、可评估的在线数据,再依据这些数据反向指导线下业务,最终实现业务的精准化与优化。例如,通过客人自主点餐系统、服务呼叫系统、后厨互动系统等智能化设备,能够显著节约用工数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绩效 。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餐饮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对嘉兴市区餐饮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展开评估。调查范围涵盖嘉兴八佰伴(华府店)、八佰伴购物中心、万达广场、南门头美食文化广场、旭辉广场、戴梦得等新型餐饮商业聚集地,以及王安社区、西丽社区等居民居住地。问卷内容围绕数字战略规划、数字技术基础、数字经营管理、数字组织管理等方面展开设计。
本次共发放问卷 12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15 份。设定评分标准为:1 - 5 分表示企业在该项数字评估指标的实施较低,数字化转型不足;6 - 10 分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较好。由于部分评分仅为 2 - 3 分或未获得评分,将其隐藏,不影响实际评估,且同一一级指标下各级指标存在关联度,保留关键性指标调查数据用于评估。
调查数据显示:在数字化转型战略及目标制定方面,大多数餐饮企业缺乏确切规划,也没有专门的数字化转型资金和引入专业人才。在数字技术基础方面,多数企业引入了智能设备及数据平台,但在数据云平台的数据信息保存上存在不足。在数字经营方面,众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所涉及,但在利用数据信息进行营销上存在空缺。在组织文化方面,评分 3 分及以下的占比均在 90% 以上,8 分及以上占比极低,且能够运用数字技术预测市场和顾客需求并加以解决的占比较小,设立数字化应急小组帮助企业解决相应问题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调研发现,嘉兴市餐饮市场数字化转型处于初级阶段,进行战略规划的餐饮企业占比极少,仅有海底捞、五芳斋、古茗等连锁门店及大型餐饮公司有所行动。在数字技术基础方面,除传统餐饮门店外,其他门店及企业虽部署了智能技术及设备,如金小悦餐厅构建网络餐饮厨房,但餐饮行业智能设备存在局限性。多数小型餐饮企业难以承担智能设备研发成本,只能从餐饮管理企业引入收银设备、智能机器人等,且设备和平台功能单一。从数字组织管理角度看,嘉兴市内传统餐饮门店占市场大部分比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较少,开展数字组织管理的更是微乎其微。在数字经营管理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供应链和财务管理升级,数字营销管理层面涉及较少,很少有企业(门店)借助消费数据进行营销管理、菜品研发或改进营销策略,这在后疫情时代不利于餐饮企业发展。
餐饮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明确指导方向,战略意识薄弱。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引领地方数字化行业整体转型,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为餐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技术研发与创新。餐饮企业自身要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政策机遇,结合自身情况与经济环境,制定适合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是必然趋势,企业需坚定信心,把握市场机遇。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组织和人的转型。餐饮企业应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市场所需的数字化人才。同时,积极引进数字化人才,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再教育,打造高技能综合人才队伍,并构建相应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上,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数字化信息和管理贯穿各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业务流程重整,提高企业内部沟通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此外,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提升员工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分析能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政府应加强基础平台建设与部署,注重网络及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数字化技术生态环境。例如嘉兴市启动网络餐饮 “阳光厨房” 建设,打造 “明厨亮灶” 平台,保障餐饮后厨安全卫生,实现后厨可视化。中小微型餐饮企业可借助第三方实现数字技术基础转型,引入适合自身需求的技术设备,或与第三方合作打造系统平台。企业还可依托外部资源构建大数据中心,建立基础业务信息库,开展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应用与平台化部署。
餐饮企业或门店可借助大数据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和消费习惯,据此开展经营业务。如根据消费者购买情况选购食材,节省采购成本并实现食材最大化利用。依据消费者反馈改进实际经营,制定营销策略拓展市场。此外,充分利用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管理市场信息、销售等,打造消费者青睐的新产品,吸引新客户,提升业务经营能力,通过分析销售信息和客户喜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