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干散货海运贸易量增幅较2016年明显加快。根据克拉克森的最新预测,2017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量约为51.09亿吨,同比增长4.20%。以下是笔者对航运市场分析的简单介绍。
通过对航运市场分析得知受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根据克拉克森2017年12月预测,2017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量增速约为5.0%,较年初预测增速增加0.8个百分点。其中,远东至欧洲往返航线预计为2290万TEU,同比增长4.0%;泛太平洋航线预计为2520万TEU,同比增长4.6%;亚洲区域内航线预计为5520万TEU,同比增长6.5%,增速增加0.9个百分点。从运力来看,运输市场行情回暖推动运力增速回升,全球运力增速于年内先抑后扬,船舶大型化趋势依旧。运力增长主要来自于8000TEU以上型船,8000TEU以下型船则不同程度下降。从大型船舶运力占比来看,8000TEU及以上型船占全集装箱船总运力规模比重为48.4%,较年初增加3.0个百分点。
在外贸全面复苏、港口吞吐量反弹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处于恢复阶段,市场运价走势于年内盘整,虽较2016年大幅改善,但截至年底,部分远洋航线运价指数年均值仍未恢复至2015年水平。从具体走势来看,年初市场稳步冲高,为全年运价水平打下基础,同时,受市场需求总体复苏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传统的节后淡季期间,无论是淡季持续时间还是期内运价跌幅均好于2016年同期;自二季度起,市场进入回升阶段,多数航线运价回暖,但受欧地和北美主干航线因运力扩张致下半年行情相对疲软影响,市场总体运价水平未能维持。2017年12月2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770.64点,同比下降5.0%,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年均值为820.08点,同比增长15.4%;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824.18点,同比下降13.4%,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年均值为826.91点,同比增长27.2%。
港口的吞吐量反映货物通过该港口的货物数量,一般情况下指港口的处理能力。港口在特定时期的吞吐量乃按该期间进出该港口的货物总重量计量。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按6.2%的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快速增长,由2011年的100.41亿吨增加至2015年的127.5亿吨。其与中国稳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国内消费品、能源商品及工业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密切相关。
2011-2015年,内贸吞吐量分别占中国港口总货物吞吐量的72.3%及71.3%。内贸吞吐量由2011年的72.55亿吨增加至2015年的90.86亿吨,复合年增长率为5.8%。而外贸吞吐量的相应复合年增长率则为7.1%。
未来数年,预期到2020年中国港口的吞吐总量将达到170.41亿吨,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为6.0%。预期内贸吞吐量将达到119.78亿吨,同期复合年增长率将为5.7%。其中,2017年中国港口吞吐总量将达142亿吨。
沿海港口的吞吐总量由2011年的66.6亿吨增加至2015年的81.47亿吨,复合年增长率为6.4%。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率高于其他类别货物的吞吐量,由2011年的15.86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21.94亿吨,2011至201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
预测2015-2020年港口吞吐总量将按6.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0年将达到110.58亿吨。预计同期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率将高于其他类别货物的吞吐量,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3%,而後者的复合年增长率则为5.9%。其中,2017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将达67亿吨。
通过对航运市场分析得知2018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复苏态势,周期性因素继续显现,国际贸易保持增长,金融市场信心恢复。但经济增长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的增长点尚未完全形成,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走势出现分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将继续稳步复苏,运价指数将维持在1100-1300点左右;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长势头可能放缓。国内方面,在宏观经济、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宏观背景下,2018年沿海港口仍将实现稳定增长,但增速较2017年有所下滑。以上便是笔者对航运市场分析的简单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