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9月15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看,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减少3个至57个,二手房价格下跌范围扩大;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改善型需求释放带动局部回暖,而多数二三线城市仍面临去库存压力。政策端持续优化与市场信心修复并行,为后续“金九银十”周期奠定基础,但行业整体品牌价值连续四年下滑揭示长期调整仍在延续。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房价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8月数据显示,全国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跌幅收窄至-0.3%,一线城市新房价格降幅收缩0.1个百分点。上海、杭州等热点城市凭借优质改善项目入市及限购松绑政策,以0.4%的涨幅领涨榜单;二线城市整体下跌0.3%,但南宁、合肥等地因区域规划利好表现相对抗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广州、深圳新房价格同步下调,反映一线城市内部市场分化加剧。
房价结构性差异凸显产业布局调整方向:
产业布局对房价修复的支撑作用:
2025年全国房企品牌价值均值同比下降7.6%,连续第四年走低,头部企业如保利、中海凭借稳健运营降幅控制在3%以内。数据表明:
房价与产业的联动效应强化竞争壁垒:
优质地段项目的稀缺性将推升核心资产价值,而品牌房企通过资源整合可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9月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叠加限购松绑、房贷利率下调等政策显效,预计新房成交量有望结束6月以来的下滑态势。分析师指出:
与建议
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局部回暖、整体承压”特征,房价波动与产业调整共同塑造投资逻辑: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及强二线城市改善型项目具备抗跌属性;三四线城市需关注政策力度与人口流动趋势。投资者应把握结构性机会,同时警惕非核心资产去化风险。未来政策落地效果与市场信心修复速度,将成为决定行业止跌回稳的关键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