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进入2024年后,中国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呈现显著分化趋势。部分热点区域因新房供应激增与需求萎缩出现价格震荡,而教育资源、交通配套等传统优势对房价的支撑作用面临考验。以广州黄埔科学城"网红盘"大壮名城为例,其二手房价在两年间经历从高位突破6万元/平方米到腰斩至3万元附近的剧烈波动,折射出当前二手房市场的竞争压力与投资风险。这一案例揭示了业主自发护盘行动的局限性,以及区域供需关系对资产价值的根本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二手房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2019年首开时单价4.5万-5.7万元/平方米的大壮名城一期,凭借三地铁交汇与华师附小资源迅速成为区域标杆。但2023年市场过热期其二手房价短暂冲高至6万元/平方米后,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8月二期开盘。开发商延续高价策略推出88㎡户型(单价4.6万-5.1万元),却遭遇市场寒潮:截至2025年10月,二期467套住宅仅售出61套,去化率不足12%。
价格体系崩塌始于新房调价——2024年8月二期最低单价曾探至3.07万元/平方米(较开盘价跌超30%),而二手房市场同步承压。以典型104㎡户型为例,链家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成交价为470万元(单价4.5万),到2025年10月同类房源挂牌价已降至375万元(单价3.61万)。新房与二手房的"价格倒挂"进一步加剧业主焦虑,部分房源历经5次降价仍难脱手。
面对价格断崖式下跌,一期业主发起"护盘倡议",核心诉求包括:统一挂牌价参照近半年正常成交价(排除极端低价房源)、撤回急售房源以减少供应过剩假象、优先内部消化交易规避中介压价等。倡议书强调现楼优势(如即买即入学)与二期交付风险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并试图通过控制供给端稳定价格预期。
然而实际效果有限:
大壮名城案例凸显了"核心资源依赖型资产"的脆弱性。尽管其配套华师附小仍为稀缺资源,但2024年教育政策调整(如学位房限购升级)削弱了入学资格对房价的支撑作用。同时,科学城板块内新房供应量激增——2023-2025年间新增17个竞品楼盘,其中8个项目承诺"地铁上盖+名校合作办学",直接分流购房需求。
从投资角度分析:
结论与趋势展望
大壮名城的价格波动曲线揭示了当前二手房市场的核心矛盾——业主护盘的主观意愿难以对抗供需失衡的客观规律。尽管倡议书试图通过控制供给端稳定价格预期,但新房低价竞争、政策调控及区域供应过剩等多重压力下,单纯"抱团定价"无法扭转市场下行趋势。对投资者而言,需重新评估资产价值构成:
2025年的市场现实表明,二手房投资需回归"现金流安全边际"原则,在价格波动区间内以时间换空间,而非单纯赌政策松绑或短期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