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领跑全球市场。据权威统计,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35%,配套产业链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重庆市于近日成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成为推动国产芯片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9月1日,重庆市联合市内外66家整车企业、芯片制造商及科研机构,正式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该联盟涵盖长安汽车、赛力斯等头部车企,以及华为等技术领军企业,覆盖研发、生产到应用全链条。数据显示,联盟成员中约40%为本土企业,其余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形成跨区域协作网络。
联盟核心目标直指国产汽车芯片的产业化应用瓶颈。据2025年中期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车用芯片自给率不足30%,关键领域仍依赖进口。为此,联盟计划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联合攻关机制,打通技术验证、适配测试等环节,预计未来三年内推动国产芯片在本地车企中的装机比例提升至45%以上。
联盟提出“立足重庆、辐射西部、服务全国”的战略布局。截至2025年9月,重庆市已聚集超百家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规模。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联盟将优先支持本地芯片企业在自动驾驶控制器、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计划在2026年底前建成3-5个国家级测试验证中心,为行业提供标准化服务。
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向“自主可控”目标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整合政产学研资源,该联盟不仅有望加速国产芯片在新能源车中的规模化应用,更将推动区域产业集群效应,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本。随着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的预期逐步兑现,此类创新生态的构建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