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68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70%。同期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充电桩总量达1669.6万个,同比增长53%,形成“每5辆车配套2个充电桩”的规模化布局。在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双轮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从技术空白到全球领跑,重点企业加速产业链整合,区域化布局持续深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政策端通过财政补贴、用地保障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推动电池技术迭代和整车制造能力提升;市场端则依托头部车企加速产品矩阵扩张,形成以纯电车型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截至2025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7成以上(2553.9万辆),产业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与地方补贴政策联动,在城市公共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及居民社区形成多层次覆盖。截至2025年7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突破1669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超半数,支撑起日均千万级电动汽车的补能需求。
重点企业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强化竞争力:上游锂电材料企业加速海外资源布局,中游整车制造聚焦智能化与轻量化升级,下游运营服务商则通过数字化平台优化充电网络调度效率。这种全链条协同模式为产业持续扩张奠定基础。
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竞争焦点转向商业模式创新与海外市场拓展。在服务端,车企联合运营商推出“车桩一体”销售方案,提升用户购车体验;能源侧则探索光储充一体化项目,2025年已建成超100个示范站点。国际化进程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输出、海外建厂等方式加速布局东南亚及欧洲市场,预计到2030年海外充电桩业务将贡献行业营收的30%。
政策层面,“十四五”收官之年的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的1.5倍,为电动汽车产业提供稳定电力支撑。同期启动的“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下乡”活动,在安徽合肥等试点区域已实现乡镇覆盖率提升27%,进一步释放三四线城市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