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巴西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其电动汽车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2024年,巴西轻型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7.7万辆,同比增长88.8%,市场渗透率由2023年的4.1%提升至6.7%。然而,巴西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策法规的严格化、贸易壁垒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补能设施的不足等。本文将从巴西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市场情况、产业布局、行业管理以及中国汽车企业在巴西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巴西的“电动汽车”定义范围较广,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灵活燃料汽车(HEV FLEX)、轻度混合动力汽车(MH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自2025年1月起,巴西电动汽车行业协会(ABVE)不再将MHEV统计归类为电动汽车。巴西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起步、发展、停滞和快速恢复四个阶段。近年来,巴西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在政策、产业和市场共同作用下,巴西电动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8年至今,巴西电动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初期,销量显著增长。
巴西汽车市场曾于2012年达到销量巅峰(380.2万辆),此后出现下滑和波动增长,目前处于恢复增长态势。2024年,巴西汽车销量合计263.5万辆,同比增长14.1%,市场增速远超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德国,稳居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巴西电动汽车市场在政策扶持下保持强劲增速。2024年,巴西轻型电动汽车销量实现显著增长,达到17.7万辆,同比增长88.8%,市场渗透率由2023年的4.1%提升至6.7%。其中,PHEV销量最高,达6.4万辆,占轻型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由2023年的35.2%提升至2024年的36.1%;其次是BEV,销量为6.2万辆,占轻型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由2023年的20.6%提升至34.7%。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和巴西汽车生产商协会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巴西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新车销量将首次超过内燃机汽车销量,到2040年,巴西电动汽车的新车销量将占巴西新车总销量的90%以上。
巴西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人口稠密、原材料丰富的东南部地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均已在巴西投资设厂,包括研发中心和试验场、培训中心等。巴西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比较发达,生产、贸易和服务等供应链相关企业达3万多家。巴西电动汽车产业链逐步完善,上游拥有丰富的锂、稀土等矿产资源,中下游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以及整车制造、销售、服务等。然而,巴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充电站点稀缺且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圣保罗州等东南部地区和主要高速公路沿线,平均“车桩比”约为17:1。截至2024年8月,巴西充电站点累计达到10622个,突破1万大关。比亚迪与壳牌旗下巴西能源公司Raízen Power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未来三年在8座主要城市建设比亚迪—壳牌电动汽车充电中心,打造600个全新直流充电桩,新增装机容量18兆瓦。
巴西电动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工贸部,MDIC),财政部(MF),科学、技术和创新部(科技创新部,MCTI),环境和气候变化部(MMA),巴西对外贸易委员会(外贸委员会,CAMEX)等,主要负责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制定。2024年6月,巴西发布“绿色出行和创新计划”(Mover),以取代2023年底到期的“Rota2030”。Mover是巴西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移动性和脱碳刺激计划,旨在保护本国汽车工业,扩大对能源效率的投资,促进去碳化和技术革新,发展国内汽车产业链,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全球竞争力。Mover围绕能源效率、CO2排放、车辆标签、可回收性、结构性能和辅助驾驶技术做出强制性要求,还提出自2027年起将制定车辆“从摇篮到坟墓(CTG)”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相关强制性要求,对在巴西销售车辆的全部碳足迹进行测量,要求汽车产业链中的所有公司到2030年将碳排放减少50%。此外,Mover要求车辆中可回收材料的最低比例必须高于50%,并规定可持续车辆可享受绿色IPI优惠。研发生产激励方面,Mover提出在5年内(2024—2028年)提供总额为193亿雷亚尔(约合241亿元人民币)的金融信贷,鼓励研发和生产温室气体排放较少的汽车。
巴西通过税收、补贴、信贷等多种激励举措,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市场普及,覆盖电动汽车进口、研发、生产、购买、使用等环节。不过,部分地区的优惠政策将BEV排除在外。自2015年以来,巴西一直对进口电动汽车免征进口关税。为扶持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11月20日,巴西外贸委员会(CAMEX)管理执行委员会(GECEX)发布法规,宣布终止自2015年实施的针对电动车辆海关进口关税减免的政策,自2024年1月开始,逐步恢复、增加对各类电动车辆的进口海关关税。过渡期间,进口税率因电气化水平和车型生产工艺而有所不同。同时,巴西为2026年6月30日之前的免税进口设立了初始配额,在2026年6月30日之前,企业可在配额内继续免税进口。
随着部分欧美国家不断出台新的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中国汽车出口面临挑战,以巴西为核心的拉美市场成为企业出口的重要选项。2024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巴西在汽车整车出口总量国家中排名第六(23.68万辆),在汽车整车出口增量国家中排名第三。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其中巴西是中国第二大电动汽车出口市场(15.2万辆),仅次于比利时(26.4万辆),并且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增量最大的国家。巴西汽车市场以乘用车和欧美日韩品牌为主导,中国品牌销量和市场份额较小。然而,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品牌正凭借技术、品质和价格优势快速扩张,并已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中国品牌在巴西合计销售轻型电动汽车11.6万辆,市场占比达65.1%,远超第二名的日本品牌(2.5万辆,14.0%)。中国汽车品牌中,销量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比亚迪(7.7万辆、43.3%)、长城(2.9万辆、16.5%)、CAOA CHERY(7321辆、4.1%)、江淮(1992辆、1.1%)、极氪(94辆、0.1%)。
国际化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绿地投资是中国汽车企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巴西不仅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的重要市场,也是投资建厂的热门目的地。奇瑞、比亚迪、长城正积极推进巴西本地化工厂改造或新建。广汽集团未来五年将在巴西投资约60亿雷亚尔(约10亿美元),设立生产工厂、研发中心及汽车配件仓库,涵盖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油汽车全面产品线,计划陆续引入AION Y、AION ES、Hyper HT等至少7款车型。吉利控股于2025年2月与雷诺集团达成框架协议,旨在通过雷诺巴西子公司扩大双方在零排放和低排放车辆开发与生产方面的战略合作。零跑汽车借助斯泰兰蒂斯全球资源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计划在巴西推出电动掀背车零跑T03,后续还将推出零跑C10。
(一)挑战
一是政策法规加严,企业压力加大。Mover等产业新政及未来配套法规的陆续出台,对巴西进口和本地产车辆提出严格的能效、排放、可回收性等强制性要求,将大大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成本,降低企业效益。二是实施贸易壁垒,加征进口关税。随着巴西逐步恢复加征关税,汽车产业链企业面临关税大幅上调压力,同时在海关通关、“反倾销”等方面也面临出口成本上涨或贸易制裁等风险。三是市场竞争加剧,补能设施滞后。大众、通用、比亚迪等各国企业纷纷加大布局力度,意味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此外,巴西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制约电动汽车快速推广。四是经营合规及政治经济挑战。汽车企业在巴西市场面临复杂的税收体系、严格的劳动保护和环保要求等多方面合规挑战,以及投资争端风险。
(二)建议
电动汽车行业分析指出,一是加强系统性研究规划,提高部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对巴西汽车产业政策和市场的综合监测与研究分析,系统制定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和应急预案,及时调整面向巴西的方案策略。二是聚焦市场需求和痛点,加大产品和业务适应性拓展。加大BEV、PHEV、HEV FLEX等车型适应性开发设计和投放力度,提高车辆环保、节能、智能及安全水平,保持领先的技术引领和高性价比优势。合作布局充电基础设施等相关业务,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提升用车体验,拉动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同时助力当地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三是多模式探索本地化,深度融入当地产业生态。加大与当地行业组织、产业链企业、高校、机构的交流,探寻新形势下合作机遇。四是强化海外合规意识,建设合规经营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合规培训、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建立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等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合规经营体系和能力。
巴西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在绿色低碳革命中表现出巨大市场潜力。本文系统阐述了巴西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中国汽车企业在巴西的发展表现,总结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巴西市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发展建议,助力中国汽车企业系统性了解巴西、走进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