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核心议题。近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一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起强制实施。新规以"不起火、不爆炸"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向更高标准迈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相较于2020版标准,新国标对电池单体内短路引发的热失控防护提出更严格要求。在热扩散测试环节,动力电池不仅需要满足"不起火、不爆炸"的基础条件,还需主动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并确保烟气不对乘员造成健康威胁。这一升级直接将安全防护从被动防御转向了主动预警,标志着行业对电池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的深化。
为应对复杂道路环境带来的潜在冲击,新国标特别增设底部撞击测试项目。该测试要求电池在遭受模拟路面障碍物撞击后,必须保证无电解液泄漏、外壳破裂或起火爆炸现象,并通过绝缘电阻检测验证其结构完整性。此举将有效提升动力电池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抗冲击能力。
针对用户对快速补能的迫切需求,新规首次引入"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的要求。这意味着电池需经受住长期高频充电带来的材料老化考验,在极端工况下仍要达到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基准。该条款既推动技术创新,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使用保障。
新国标采用阶梯式落地方案:2026年7月1日起适用于所有新申请车型,而存量已获批车型则获得一年过渡期至2027年7月。这一安排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引发旧款车型的降价清仓潮。行业观察者指出,新规将显著抬高技术门槛,加速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压力,推动产业向头部企业集中,并促进动力电池安全标准体系的统一化进程。
总结来看,《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通过系统性测试升级和强制性约束条款,构建了覆盖电池设计、制造及使用全周期的安全防护网络。新规不仅回应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自燃风险的核心关切,更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为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能。未来两年将是动力电池企业关键的适应期,而消费者也将从中获得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