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多重政策支持及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我国乘用车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截至2025年8月18日,7月份数据显示乘用车市场延续复苏态势,厂商批发量创历史新高,自主品牌表现尤为亮眼,而豪华车市场则面临阶段性调整。技术创新与环保政策持续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电动化转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7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量达222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下降11%;1-7月累计批发量突破1550万辆,同比增幅扩大至12.4%。零售端增速滞后于批发表现,两者差距拉大至7个百分点。政策层面,新能源补贴退坡与碳排放标准升级加速行业洗牌,推动企业聚焦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
自主品牌凭借电动化及智能化技术优势持续抢占市场份额,7月批发量达158万辆,同比增长20%,环比微降5%;主流合资品牌受制于转型节奏缓慢,仅实现44万辆销量,同比增幅收窄至7%,环比下降21%。豪华车市场则因高成本与消费信心不足出现下滑,7月批发量同比减少16%,环比降幅达25%。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推动下,部分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吉利汽车、东风日产等传统厂商凭借混动技术突破及供应链优化,批发量环比增幅显著;小鹏、小米、零跑等新势力则依托智能驾驶与用户生态布局,在细分市场快速崛起。这些企业的表现印证了技术差异化对乘用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深远影响。
来看,2025年我国乘用车产业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多维度变革:自主品牌加速向高端化转型,合资品牌面临转型压力,豪华车市场需应对消费结构变化。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突破性进展落地,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而兼具技术研发实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有望成为主导力量。当前数据表明,乘用车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政策环境与技术进步将持续重塑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