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7月11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延续了上半年的强劲增长势头。6月份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头部企业竞争格局加速演变,本土品牌与新势力车企共同推动行业变革。在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技术迭代与消费趋势正重塑产业发展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车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根据最新统计,6月份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11.2万辆,同比增长29.8%,环比增长8.2%;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46.9万辆,同比增幅33.3%。这一表现印证了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持续需求,尤其是自主品牌与新势力车企在技术研发、产能布局及用户服务上的突破,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跑地位。
6月零售销量TOP10榜单中,比亚迪汽车以352,081辆稳居榜首,上半年累计销量已近214.6万辆,完成其2025年目标的40%;吉利汽车与长安汽车分别以114,798辆和76,346辆位列第二、第三名,同比增幅达80.7%和57.9%,展现出本土车企在供应链效率及市场响应上的显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除理想汽车因销量同比下降24.1%成为榜单唯一负增长企业外,其余九家均实现同比增长,凸显行业头部企业的规模化效应与创新动能。
特斯拉中国6月零售销量回升至61,484辆,环比激增59.7%,其中Model Y以44,848辆的销量重回榜首,同比增长16.6%。尽管其上半年累计销量263,410辆同比微降5.4%,但单月数据反弹表明特斯拉正通过价格策略与产品优化重拾市场信心。这一趋势为新能源车高端市场竞争注入新变量,也预示外资品牌需加速本土化步伐以应对激烈竞争。
鸿蒙智行与赛力斯汽车分别以52,585辆和44,685辆位列第五、第八名,前者更宣布单月交付量创新高并成为当月新势力销量冠军。这一成绩印证了智能座舱、软件定义汽车等技术路线对市场的吸引力。反观理想汽车,其6月销量环比下降11.2%,暴露了部分企业面临的供应链压力及用户需求变化风险。未来,能否将技术创新快速转化为用户体验升级,将成为新势力车企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5年中期,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形成“头部集中、技术驱动”的鲜明特征。下半年,在政策延续与消费信心提振的双重利好下,预计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然而,市场竞争将更加聚焦于智能化、充电网络完善及成本控制等维度。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技术研发投入,并精准捕捉用户对续航里程、安全性能及场景化体验的需求升级,将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随着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加速,中国新能源车的国际化进程也将进一步深化,为行业注入长期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