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国首例专项债支持收购项目落地
近期,浙江省在房地产领域实施了一项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的举措: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定向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一政策不仅为化解市场库存提供了新路径,更成为地方政府运用财政工具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实践。数据显示,此次专项债券融资总额达16.53亿元,覆盖全省8个具体项目,标志着金融手段与房地产去库存的深度融合。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披露的信息,2025年浙江新增发行政府专项债券(十三~二十期)总规模达552.67亿元。其中3只专项债券精准对接保障性住房项目,分别为“25浙江债23”“25浙江债25”和“25浙江债26”,合计融资16.53亿元。与传统专项债主要用于土地收储不同,此次资金直接投向存量商品房收购领域,填补了政策工具在现房去化环节的空白。债券期限涵盖3年至30年多个品种,形成灵活的资金调配体系。
从地域分布看,本次专项债资源呈现显著倾斜态势。湖州市凭借4个入选项目成为最大受益方,累计获注14.86亿元,占总规模的89.9%;温州3个项目获得1.04亿元支持;嘉兴桐乡市则通过单个项目获取6300万元资金。这种布局策略体现了政策对非核心城市去库存的重点扶持意图,与当前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压力较大的市场背景高度契合。
此次创新标志着专项债应用场景的拓展。过去此类债券主要用于土地收储等前端环节,如今直接介入现房收购并转换为保障性住房,既解决了房企存量资产变现难题,又降低了政府保障房建设成本。数据显示,首批项目覆盖8个具体房源,涉及不同楼盘类型和区域分布,验证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这种"以购代建"模式可有效盘活沉淀资源,成为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调节的新型工具。
作为全国首例专项债支持存量商品房收购案例,浙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当前多地正面临相似的去库存压力,该模式通过财政杠杆撬动市场化房源转化,既避免了大规模新建保障房的资金投入,又可通过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提升房企参与积极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省份跟进此类操作,推动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盘活+增量调控"并行的新阶段。
总结来看,浙江此次专项债创新实现了多方共赢:政府以低成本获得保障性房源,房企加速回笼资金改善现金流,购房者则通过保障房体系获得更优居住选择。随着政策经验的积累与推广,这种金融工具的应用边界有望进一步扩展至城市更新、租赁住房等领域,为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