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半导体行业,晶圆制造技术的进步始终是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近日,英特尔在其晶圆代工大会上公布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展示了其在先进工艺节点和封装技术上的最新进展。从14A工艺节点的开发到18A节点的风险生产,英特尔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重新定义半导体制造的未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晶圆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英特尔的14A工艺节点是继18A之后的下一代产品,目前已在开发中。这一节点将成为业界首个采用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技术的工艺,预计于2027年问世。14A节点不仅引入了第二代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还采用了RibbonFET 2环绕栅极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芯片的性能和能效。
此外,14A工艺还将引入“turbo cell”技术,旨在优化芯片的速度和功耗平衡。通过在设计模块内组合高性能单元和节能单元,设计人员可以针对特定应用实现最佳的性能和功耗表现。英特尔已与多家主要客户共享了14A工艺节点的早期工艺设计套件(PDK),并有多家客户计划使用该节点制造芯片。
英特尔的18A工艺节点已进入风险生产阶段,标志着该节点的首批小批量生产正式启动,大批量生产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启动。18A节点是业界首个同时采用PowerVia背面供电网络和RibbonFET环栅晶体管的产品化节点,显著提升了芯片的密度和性能。
18A节点的每瓦性能比英特尔3工艺节点提高了15%,芯片密度提高了30%。此外,PowerVia技术将密度和单元利用率提高了5%至10%,并降低了电阻供电下降,使ISO功率性能提高了高达4%。RibbonFET技术则通过精确控制电流,进一步缩小了芯片元件体积,降低了功耗。
英特尔还推出了18A节点的多个扩展版本,包括18AP和18APT。18AP节点针对高性能应用进行了优化,每瓦性能提升了5%至10%,设计规则与18A节点兼容,简化了客户的设计流程。18APT节点则专为下一代3DIC设计而开发,支持Foveros Direct 3D混合键合技术,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可扩展性和集成度。
Foveros Direct 3D技术通过无凸块铜对铜键合,将芯片与硅通孔(TSV)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超高带宽和低功耗互连。英特尔的实施方案将采用小于5微米的间距,显著提升了互连密度。这一技术将使英特尔在封装技术领域与竞争对手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除了先进工艺节点,英特尔还在多个成熟节点上持续推进。16nm节点已在晶圆厂完成流片,利用了行业标准设计工具和PDK,为FinFET技术提供了理想的过渡路径。英特尔还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12nm节点,该节点将于2027年开始在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生产,主要面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
英特尔的先进封装技术也在不断演进。Foveros Direct 3D技术通过在有源基片上进行3D芯片堆叠,实现了卓越的每比特功率性能。EMIB 3.5D技术则在一个封装中嵌入了多芯片互连桥和Foveros,提供了灵活的异构系统集成方案。这些技术将为客户提供更多高效灵活的选择,满足未来高带宽内存和复杂功能需求。
总结
英特尔通过14A和18A工艺节点的开发,以及18AP和18APT节点的扩展,展示了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从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技术的首次应用到Foveros Direct 3D混合键合技术的创新,英特尔正通过一系列技术突破,重新定义晶圆制造的未来。随着16nm和12nm节点的持续推进,以及先进封装技术的广泛应用,英特尔将继续引领半导体行业的技术革新,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灵活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