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3年3月底,我国医保领域迎来重要进展:全国已有24个省份实现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全覆盖,服务网络延伸至24.67万家定点医药机构,累计拨付资金达1657亿元。这一改革显著缩短了医疗费用报销周期,缓解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周转压力,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在提升服务效率与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保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已覆盖24.67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其中定点医疗机构10.47万家,累计拨付金额达1574亿元;定点药店14.2万家,拨付金额83亿元。这一数据表明,改革不仅在医院端实现深度渗透,在零售药房领域也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缩短结算周期、优化资金流转效率,医保部门有效缓解了医药机构因传统报销流程漫长带来的运营压力。
各地医保部门以兼顾基金安全与使用效能为核心原则,综合考量区域基金运行状况及定点机构信用评级,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例如部分地区通过动态调整预付额度、建立智能审核系统等方式,在控制基金风险的同时加快结算速度。2025年已规划预付基本医保资金723亿元,为改革提供长效资金保障。这些措施使平均结算周期压缩超过60%,显著提升了医保基金的使用周转效率。
即时结算改革正从单一支付方式革新演变为系统性治理工程。通过建立"预付+即时"双轨机制,既确保医疗机构获得稳定现金流支持,又强化了医保对诊疗行为的实时监管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数据显示超过90%的参合群众感受到报销效率提升,更推动医药机构主动加强成本控制与服务规范建设,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协同发展。
改革成效凸显制度设计前瞻性
此次即时结算改革通过精准施策实现了多方共赢:医疗机构获得资金周转便利,参保人减少垫资困扰,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持续优化。随着2025年723亿元预付计划的实施,预计全国覆盖率将进一步提升至95%以上。未来国家医保局将持续完善分类指导机制,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改革落地,让高效、透明的医保服务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这种以技术赋能流程再造、用制度激发行业活力的创新实践,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