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9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持续扩张,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民生改善的核心基础设施。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规模、客流表现及市场动态方面均呈现显著特征,为分析未来交通投资方向与市场需求提供了关键参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交通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本月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4个城市开通运营线路达331条,总里程突破1.1万公里(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客运总量为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同比增幅2.6%,显示交通网络在暑期与商务活动叠加下的持续需求韧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环比下降1.4%,但市场活跃度仍保持高位,反映出行结构向公共交通的长期倾斜趋势。
8月全国轨道交通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较上月环比下降1.7%,同比下降4.9%。这一数据表明,在里程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部分线路存在运力利用率不足问题,提示未来投资需更精准匹配人口分布与通勤需求。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宁波地铁7号线全线及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进一步凸显区域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的战略布局,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从细分领域看,地铁与轻轨仍是核心载体,272条线路覆盖9,722公里运营里程,贡献了27.9亿人次的客运量;单轨、磁浮及市域快线虽占比相对较小(约10%),但其在特定区域的交通分流作用显著,8月完成7,995万人次运输;有轨电车与自动导向轨道等新兴模式则聚焦城市微循环,34条线路共服务1,025万人次。这种多层次交通网络的协同发展,为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提供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2025年8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在运营规模、技术应用与区域协同方面均取得进展,但效率提升与投资精准性仍是关键挑战。随着新建线路持续落地及既有线网优化升级,交通网络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带动效应,同时需要通过智能化管理与需求预测工具,推动市场供需动态平衡,为2025年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