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厅首页 行业研究标签 理财
2025年理财行业研究
中国报告大厅
报告大厅对理财行业研究的主要核心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行业的大体环境信息

根据PEST分析模型以及对行业研究经验对理财行业在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全面深入分析,分析理财行业政策和相关配套动向。为企业、投资者、创业者、本行业能够把握理财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做出一个判断,通过企业营销的努力来适合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

2、理财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

报告大厅依靠全面的数据库资源,通过数据分析理财行业在市场竞争情况和市场的供求现状。为安全行业提供发展规模、速度、产业集中度、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品价格、效益状况等重要的信息,并且为安全行业研究预测未来几年安全行业市场的供求发展趋势。理财行业主要上下游产业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及影响因素,理财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与国外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等;

3、理财行业微观市场环境分析

了解理财行业当前的市场情况、市场规模和市场的变化竞争情况。能够为理财行业的企业、投资者提供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技术研发、营销状况、投资与并购情况、产品种类及市场占有情况等;

4、理财行业的客户需求分析

主要是研究理财行业消费者及下游产业对产品的购买需求规模、议价能力和需求特征等,理财行业产品进出口市场现状与前景,理财行业产品销售状况、需求状况、价格变化、技术研发状况、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变化影响等,企业的重点分布区域,客户聚集区域,产业集群,产业地区投资迁移变化;

5、理财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和发展预测

分析影响理财行业发展的主要敏感因素及影响力,预测理财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理财行业的进入机会及投资风险,为企业、投资者、创业者、制定行业市场战略、预估行业风险提供参考。

总结:理财行业研究是靠我们专业人员的精心分析以及强大的数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理财行业为主线,全面整合安全手行业、市场、企业等多层面信息源,依据权威数据和科学的分析体系,在研究领域上突出全方位特色,着重从行业发展的方向、格局和政策环境,帮助客户评估行业投资价值,准确把握安全手行业发展趋势,寻找最佳投资机会与营销机会,具有相当的预见性和权威性。

延伸阅读

招商证券:上周理财规模小幅回落 减少主要来自现金管理型产品(20241029/09:15)

招商证券在周二的报告中称,截止上周末(10月27日)普益口径理财存续规模为29.24万亿元人民币,较此前一个周末回落418亿元,减少主要来自现金管理型产品。首席固收分析师张伟在报告中表示,分产品类型看,现金管理型产品存续规模为7.72万亿,较前值回落610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0.83万亿,较前值回升185亿元。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5666亿元,较前值回升12亿元;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300亿元,较前值回落2亿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为312亿元,较前值回落4亿元。

14家理财公司9月规模下滑超7200亿元 理财公司排名加速洗牌(20241017/17:35)

近期,记者获悉,2024年9月份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和8家股份行理财公司(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华夏理财、浦银理财、民生理财)合计14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达21.69万亿元,环比2024年8月份下降超7200亿元,规模降幅达3.2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恰逢三季度末理财资金回表时点,银行理财资金流向存款,一方面是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引发的客户主动赎回行为,银行理财行业规模承压。从产品类型来看,流动性较强的现金类理财成为9月的赎回主力,14家理财公司现金类产品赎回规模约4500亿元,占比达到六成,另外开放式产品和封闭式产品各占比约25%和15%。(21财经)

权益理财收益率暴增60个百分点,理财子扎堆发力含权产品(20241014/22:41)

近期,随着权益市场转暖,不少理财公司开始发力权益类理财产品。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北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发力推荐、发行含权类理财产品(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目前未披露产品起始日期处于“待售”状态的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超过260只。根据统计数据,今年9月,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增长59.76个百分点。 对于银行理财积极布局权益类产品,业内人士指出,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中长期资金入市形成政策鼓励,近期权益市场上涨也为相应理财产品提供回报,未来理财公司还应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提升含权产品的规模和收益率。(第一财经)

9月末M2余额同比增6.8% 专家: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20241014/21:21)

10月14日,人民银行披露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市场专家认为,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 初步统计,2024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0.87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市场专家分析,去年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主要是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部分地方政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督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导致贷款基数较高。随着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优化调整,今年以来,这一现象已明显减少。(每经)

专家:理财资金向存款回流 证券客户保证金增加带动M2增速回升(20241014/17:09)

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对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反响强烈,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专家对记者表示,近期股票市场回升,理财资金向存款回流,证券客户保证金计入M2中,也带动了M2的回升。此外,某股份制银行东莞分行表示,根据其自身情况看,截至目前,超1/6的上市公司有意向了解融资方案,希望利用新工具加强市值管理和改善经营。

债市明显调整,市场人士:“理财负反馈”可能性不高(20241014/16:42)

在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应声迎来调整,叠加现金管理类理财赎回压力,债市迎来变盘的关键时刻。在短期急跌后是否出现负反馈,成为各路资金观察的风向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政策强刺激下股市强势回暖,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出现剧烈变化,引发部分资金流出债市,对债券价格形成了扰动。但部分投资者担心的“理财负反馈”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不高,债市整体仍处于较为有利的环境中。(中国基金报)

发行端持续回暖,含权理财产品前景可期(20241014/16:33)

随着A股市场持续火热,含权类理财产品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受到投资者关注。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年内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有193只,混合类理财产品有429只,其中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中邮理财权益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股市的回暖,含权理财产品在创造更多收益的同时,也让投资者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权益资产上,重新发现权益市场的配置价值。在权益资产价值重估和市场情绪回暖的双重配合下,权益类理财的需求端预计会有一定复苏,相关产品的布局和发行也有望回暖提速。(中国基金报)

闲钱理财转炒股?近10家集体“跑步”入市,有公司豪掷1亿(20241009/21:17)

A股市场点燃投资者入市热情,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业同样跃跃欲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看到,连日来,近10家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业发布公告,宣布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其中,新三板企业特味浓最为“豪横”,拟拿出不超过1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进场。 上市公司国中水务同样热情高涨,拟以不超过总额5000万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股票、基金、新股配售或者申购、证券回购等。 市场对于上市公司“闲钱理财”一直有争议。目前,公司闲钱投资多用于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9月底以来,部分公司火速公告拟进行证券投资,并且明确表示,投资范围包括购买股票、基金等权益产品。在专家看来,上市公司闲钱从买银行理财转向投资股票,风险较大。(第一财经)

政策驱动股市向好:理财现小幅赎回,大额存单折价转让(20241009/15:57)

“之前好不容易抢到的大额存单,我前几天转让了,而且还是折价,主要是看到股市行情火爆,买股票的收益可能更高。”10月9日,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随着9月底以来政策面支持股市走好,投资者风险偏好开始上升。据了解,近期有不少投资者溢价转让大额存单,甚至将定期存款提前取出,而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也有不少投资者赎回理财产品。数据显示,理财规模在9月下降是季节性现象,但今年下降规模略高于前几年的平均值,10月以来理财规模继续减少,与以往季节性回升的规律不符。“理财破净率并未大幅上行,但是近期股市上涨和风险偏好提升可能导致投资者赎回理财,并使得10月理财规模回升低于往年季节性。”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张伟认为,政策强预期对于债市的冲击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建议继续关注经济基本面修复情况、财政加码力度以及理财规模收缩压力。短期来看,长债利率震荡,但是长债利率趋势性上行风险可控。(21财经)

华西证券:9月信用债仍需防御 需求料随理财规模增幅放缓而减弱(20240903/11:58)

华西证券周二发布的研报指出,9月信用债仍需防御,因银行理财规模呈现季末下降的特征,信用债需求随理财规模增幅放缓而减弱,且理财投资决策的重心或将由追求收益转变为控制回撤。研报表示,从历史规律看,9月信用利差往往呈现震荡偏走扩的趋势。建议信用债投资以中短久期防御型品种为主。

理财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更多标签

最新报告

相关资讯

免费报告

相关标签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