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2020年七大厂商营收合计149.08亿元,发达国家平均在30L左右,中国仅为6.3L,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约1612万瓶,以下是血液制品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国外消费最大的是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产品,这两个血制产品在国内占比较大,占比分别为20%、7%。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指出,在美国市场,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几乎占一半的销售额;在中国市场,2020年血液制品(不包含重组)市场规模约为274亿元。
从批签发量情况来看,中国国内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数量占比最高,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血液制品行业技术特点数据,2020年市场占比达到63.44%;排在第二的则是免疫球蛋白签发量,占比为30%-45%之间;而凝血因子需求量较小,市场所占份额也最小,2020年仅为4.45%。
从人均各产品的用量来比较,我国白蛋白的人均用量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类我国人均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免疫球蛋白的用量仅为发达国家的23%,凝血因子为19%,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0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共有8个血液制品进入医保目录,其中新增品种4个。品种的增加和报销范围叠加,都会相应增加相关血液制品的需求,刺激血液制品行业再次提速。2020年血液制品市场规模逼近300亿元。
供需逐渐走向平衡,血液制品企业提升规模的同时,血液制品也从量到质的转变,企业将投入更高的研发费用、建立更严格的质量标准、打造更有竞争力更附加值的产品线,行业价值有量的优势转为质的竞争,企业必将培养更有力的销售队伍和学术队伍。
投浆量主要集中在华兰生物、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这四家企业中。2020年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为285亿元左右,仅占全球血制品市场的11%,估计2021年中国采浆量9000吨,但国内需求量在10000吨以上。血液制品行业在中国为一个需求刚性却又供不应求的行业,投资价值十分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特别是政策风险。
血液制品行业技术特点指出,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全血分为:1)新鲜血、库存三天以内的血,特点是基本上保留了血液中原有的成分。2)库存血:仅保留了红细胞及血浆蛋白,在4度的冰箱中冷藏可保存2-3周。
成分血分为:血浆、红细胞浓缩悬液、血小板浓缩悬液,各种凝血制剂,其他血液制品分为:白蛋白液、纤维蛋白原、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
综上所述,预计企业将可能重新提升采浆规模,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国内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必然不是海外路径的简单重演,但许多重要的规律和经验依然值得借鉴,行业进一步集中大概率仍是中国未来血液制品发展的方向,而大规模、高效率、多品种、结构合理的龙头企业最有机会享受未来血液制品市场增长的红利,以上便是血液制品行业技术特点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