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是针对某个投资主体在血液制品行业的投资行为,就其产品方案、技术方案、管理、市场以及投入产出预期进行分析和选择的一个过程。 在各个投资领域中,为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失误和风险,每一项投资活动都必须经过认真、严密的考量与论证。血液制品投资分析报告正是利用各种分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血液制品行业投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进行投资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血液制品行业投资项目的技术、产品、市场、财务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并通过预期的投资收益以及相关的投资风险有多大,进而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对投资者而言,血液制品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是一个投资决策的辅助工具,它可为投资者或决策层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客观的综合分析平台。
血液制品投资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行业内涵简介、行业发展环境分析、行业供需现状分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行业相关产业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行业区域市场分析、行业细分市场分析、行业竞争主体分析、行业市场销售策略分析、行业市场前景评估、行业市场风险评估、行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分析、行业细分市场投资机会分析等。
血液制品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其要求在了解自身投资行为的基础上,对血液制品行业背景、血液制品行业宏观发展环境、微观发展环境、相关产业、地理位置、资源和能力、SWOT、市场详细情况、销售策略、财务详细评价、项目价值估算等进行分析研究,更能反映投资行为的前景与价值性,得出更科学、更客观的结论。
粤开证券研报指出,血液制品具有典型的刚需属性,但我国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使用量分别为<0.1g/人/年 、<0.01g/人/年、<0.1IU,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供给侧采浆量受限(根据上海莱士年报,2023年我国在采单采血浆站数量300 余家,全年国内总体采浆量突破12000吨,但血浆需求约达16000吨/年)、分离品种不多(龙头企业能提取约14种,海外巨头约17—20种)是主要影响因素。“十四五”以来,多个省份血浆站设置规划落地,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和博雅生物等龙头企业均有血浆站获批建设建成,采浆产能持续快速增长,加之采集分离技术持续升级,行业供给侧格局改善,预期将迎来高景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