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各种凝血因子等,CSL Behring、Baxter、Bayer、Grifols、Octapharma等几大巨头的采浆量占了主要市场的80%左右,以下是血液制品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指出,全球血制品行业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七大厂商2015年血制品营收合计149.08亿元,占全球市场的78.84%;其中,Grifols、Baxalta及CSL三巨头2015年血制品的营收都在30亿美元以上,和第四名Octapharma的17亿美元有着明显的距离。
血液制品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根据血液制品行业数据统计,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共有8个血液制品进入医保目录,其中新增品种4个。品种的增加和报销范围叠加,都会相应增加相关血液制品的需求,刺激血液制品行业再次提速。
从2019年的批签发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其实现同比10%的增长,但快速增长与2020年上半年的低基有一定关系,2020年上半年血液制品行业增速放缓明显,同比增速仅为-14.4%。
从人均各产品的用量来比较,我国白蛋白的人均用量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类我国人均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免疫球蛋白的用量仅为发达国家的23%,凝血因子为19%,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血液制品批签发量市场集中度来看,凝血因子类最高,白蛋白类最低。具体来看: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前三的市场集中度分别为33.05%、47.06%和72.2%,前五的市场集中度分别为46.09%、65.76%和88.07%。血液制品行业数据统计指出,2019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
截止2019年,我国血制品市场规模为235亿元左右,仅占全球血制品市场的11%,估计2020年我国采浆量9000吨,但国内需求量在10000吨以上。血液制品行业在我国为一个需求刚性却又供不应求的行业,投资价值十分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特别是政策风险。
为了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整合国内血液制品生产厂家、科研院所、临床医院及检验机构等优势资源,以学术宣传和医学推广等模式,进一步教育、引导和培育血液制品市场,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挖掘血液制品临床适应证,千方百计将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蛋糕做大,推动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做大做强,以上便是血液制品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