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年轻工业增加值增速8.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2万亿元,实现利润1.6万亿元,完成出口5998亿美元,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做出重要贡献。以下对轻工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据统计,2017年,占全国企业数近30%的轻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0.8%;实现利润1.6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1%;出口599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额的26.5%。今年1-4月,轻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营业务收入6.7万亿元,增长8.4%,利润4076亿元,增长6.5%,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工业增长水平。
其中,轻工百强企业发展强劲。2017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2.7万亿元,占全国轻工业的10.95% ;实现利润2458亿元;占全国轻工业的15.45%;平均营业收入2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平均利润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在百强企业的引领下,家电、造纸、酿酒等行业,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不断加强。美的、海尔、格力等15家百强家电企业,营业收入占家电行业的54.6%;利润占63.5%。玖龙、晨鸣、华泰等9家百强造纸企业,营业收入占造纸行业的23%;利润占29.4%。茅台、五粮液、洋河等8家百强酿酒企业,营业收入占酿酒行业的25.2%;利润占55.9%。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轻工业增加值增速8.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2万亿元,实现利润1.6万亿元,完成出口5998亿美元,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做出重要贡献。
具体来看,2017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1.5万个,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25万亿元,同比增长8.3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塑料制品、文体及工美、造纸、家电、皮革及羽绒等7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万亿元。
2017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6万亿元,同比增长8.9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塑料制品、酿酒、家电、造纸等6个行业的利润总额均超过1000亿元。
2017年轻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56%,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轻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于全国工业0.1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0.21个百分点。其中酿酒行业利润率14.2%,列居第一位。其他效益突出的行业有:制糖行业利润率10.23%,日化行业利润率为9.67%,饮料行业利润率为8.65%,食品行业利润率为8.01%,家电行业利润率为7.73%,陶瓷行业利润率为7.51%,轻工机械行业利润率为7.47%。
2016年1—2月份,主要轻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制造业及全国平均水平。除金属制品外,农副食品加工、食品、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速均高于2015年末水平。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速为23.8%,为行业最高值。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速为23.5%,较2015年末回升15.8个百分点。较强的投资力度,将对轻工行业未来稳定增长起到有力的支撑。
从细分板块来看,造纸、印刷、包装、其他轻工板块的营收增速均有所增长,其中造纸、其他轻工板块营收增速较高,其他轻工营收增幅高达112.63%,家具板块业绩超预期,取得了较好收益。营收增速下滑的板块为印刷板块,在上游原材料纸价上涨的影响下,印刷企业成本提升,下游需求走弱,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造纸板块毛利率从14 年起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2017 年毛利率水平达24.25%,净利率水平为9.23%,相较去年的4.70%提高了5pct。在行业去产能、环保政策加码与纸价提升共同作用下,行业过剩产能出清,龙头纸企的盈利水平大幅增长。同时受上游纸价提升的影响,印刷行业与包装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有所下滑,其他家用轻工的毛利率水平较16 年微增。
作为轻工业的“大头”,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66.000,0.33, 0.50%)最为关心的话题。对此,轻工业食品中心主任于学军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监管的提高,在食品加工行业,我国的关注重点已经从“安全问题”向“质量问题”转换,他特别以婴幼儿乳制品为例表示,我国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副主任王旭华补充道,我国乳品行业的营养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卫生标准都是国家强制标准,是我国极为重视的一个领域。
总而言之,成本增长,需求紧缩的情况下薄利多销容易把企业带入困境。中国制造转型迫在眉睫,要想保持外贸出口增长,就必须在生产上有独特性,使外商看到中国制造在质量和工艺方面的进步,对中国制造的产生信任和依赖。轻工业从业工人多数只具备简单的技能,如果轻工企业难以维持,许多工人将难以实现再就业。所以,轻工业面临的困难必须得到重视。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已形成完备的生产体系,生产灵活。也在对外贸易中获取了丰富的经验,了解国外市场消费习惯和国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所以在轻工企业绝对具备在国内外市场重获生机的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轻工业正处在发展阶段转变、新旧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虽然面临着多重压力,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融合领域不断拓展,为轻工业提供了新动力,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以上对轻工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