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内容详情
2025年白术行业技术分析:仿野生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白术 2025-06-03 16:52:35

  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白术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然而,野生白术资源日益枯竭,常规栽培产品在品质上存在一定局限。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白术的需求,仿野生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白术种植领域的新方向。

2025年白术行业技术分析:仿野生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一、白术仿野生栽培的产地环境要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白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白术仿野生栽培对产地环境有着严格要求,需符合 NY/T 391 标准。适宜种植在海拔350 - 1000米的区域,这里气候凉爽,能够为白术生长提供舒适的温度条件。土壤方面,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或疏林,其中海拔500 - 1000米的区域更优,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白术,更易积累有效成分,品质更佳。

  二、白术仿野生栽培管理要点

  (一)选种:奠定优质基础

  选种是白术仿野生栽培的关键第一步。要挑选抗性强、生长健壮的本地原生品种作为种源,尤其是本地 3 年生以上的仿野生白术或野生白术,它们经过长期的自然筛选,更适应本地环境,遗传性状优良,用其留种能大大提高栽培白术的品质和产量。

  (二)整地播种:精心准备生长环境

  在整地时,将土壤翻耕 20 - 25 厘米,使土壤疏松透气,耙平耙匀后做成 90 - 110 厘米宽的畦,畦面呈龟背形,沟宽 30 - 35 厘米,沟深 20 - 25 厘米,且沟与坡面垂直,这样的设计利于排水,避免积水影响白术根系生长。播种时间宜在 3 月中下旬至 4 月上旬,每亩播种量 3 - 5 千克。播种方式可选择条播(在整好畦面上开横沟,行距 15 - 20 厘米,沟幅 7 - 10 厘米,沟深 2 - 3 厘米),也可采用撒播与点播。林下种植时,需选朝阳面、坡度小于 25°、林间郁闭度在 0.6 以下的疏林下,除去小灌木和杂草后,根据林间情况进行条播或撒播,播后浅覆土。

  (三)播后管理:减少干预提升品质

  仿野生白术采用直播种植,不进行移栽,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化肥、农药,也不除蕾打顶,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播种后约 20 多天出苗,要密切观察,若发现因烂籽等导致的空地,需在 “谷雨” 前补播。第一年要及时除去所有杂草,第二、三年则除去茅草、商陆、马唐等恶性杂草,保证杂草不淹没植株。每年冬季,每亩撒施 50 - 100 千克草木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三、白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一)农业防治:从源头降低风险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虫种子,为预防病虫害奠定基础。在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发病害。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清除发病中心,冬季清理老杆和落叶并集中销毁,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越冬场所。

  (二)物理防治:绿色环保的防控手段

  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黄色粘虫板、黄色诱集盆诱杀蚜虫或叶甲,设置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尺蠖、蛴螬等成虫,且杀虫灯的使用需符合 GB/T 24689.2 的规定。对于较大的害虫,可直接进行人工捕杀。

  (三)生物防治:构建生态防控体系

  在生产基地周边保护并种植蜜源植物,营造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害虫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充分发挥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使用山茶籽饼肥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当病虫害严重时,选用植物源、矿物源或微生物源农药进行控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四、白术的采收与产后加工

  白术在播种三年后的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当茎杆变黄褐色,叶片枯黄,且选择晴天土壤干燥时进行采收。采挖全株后,去泥并剪除茎杆,留下根茎。产后加工时,可将新鲜白术抖去泥土,人工去须后摊于晒场,每天翻动 2 次,晚上收拢堆积,第二天复晒,直至含水量在 13% 以下;也可不先去须根,抖去泥土后直接晒,每天翻动 3 次,逐步搓去须根,晚上同样收拢堆积,复晒至含水量达标。

  五、仿野生白术的产品理化标准

  优质的仿野生白术,每千克根茎数量在200 - 300个,具有甜味重、气清香的特点,其断面呈现菊花心黄白色,伴有朱砂点,油室明显,这些特征是判断仿野生白术品质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白术仿野生栽培技术通过对产地环境的严格选择、科学的栽培管理、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以及规范的采收加工,能够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白术。该技术既保护了野生白术资源,又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为白术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在未来的白术种植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白术相关研究报告
白术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