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乳制品 资讯详情
“奶荒”凸显中国式养殖模式弊端 奶业陷恶性循环
 乳品 2013-01-02 14:31:26

  中国的养殖户和乳品生产企业为了各自利益,“大难临头各自飞”,奶业至今没能走出这种恶性循环,业内人士判断,一般五年一个循环周期。

  2013年底,继三元宣布12月份部分产品涨价8%后,蒙牛、光明、伊利先后跟涨。光明旗下产品更是接近全线涨价。与此同时,超市中低端牛奶的供应出现紧张。

  “原奶供应确实紧张了。”石家庄市行唐县龙州镇爱农养殖小区的老板郭连喜说。

  2009年10月,记者到郭连喜的爱农养殖小区调查时,他正在为建造青贮坑“筑巢引牛”而忙碌,当时计划将养殖小区可容纳奶牛规模从1000头扩至1500头。四年过去了,这一计划没能实现,目前存栏量不增反减。

  “奶荒”再度来袭

  “现在包括我自家养的200多头奶牛在内,小区里总共也只有600多头。曾经我的小区一天能产出6吨奶,现在每天只有4吨。”郭连喜说,“农民不愿意养牛了。”

  前段时间,郭连喜组织一群小老板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买牛。走了一圈发现,奶牛价格不断增长,而存栏量也减少了,有钱也不好买到中意的奶牛。

  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秘书长王伟民称:“抢奶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从2013年9月乳品销售旺季开始,奶源短缺的矛盾突然凸显。各地各个企业之间争抢奶源,四川、重庆的乳品企业来陕西收奶,陕西企业又到宁夏去调奶源。

  作为传统产奶大省,黑龙江的情况也大致相仿。黑龙江奶协一个月前曾经组织过一次市场综合调研。参与调研的一位工程师告诉本刊记者,“抢奶”比较严重,但他认为这只是短暂调整。

  奶荒已迅速传导至乳制品生产企业。伊利相关人士也向本刊确认:“目前奶荒客观存在,预计明年会缓解。”

  蒙牛乳业新闻发言人翟梅称:“蒙牛原奶缺口在10%~20%。我们会在考虑综合成本后适时、适度调整产品价格。”

  对于全国整个乳品行业的原奶缺口,目前公认为400万吨左右。

  前两年还貌似欣欣向荣的中国奶业,为何突现“奶荒”?乳业专家王丁棉也没想明白,他索性称“奶荒”之说有炒作成分,是企业想涨价。

  王丁棉向记者提出疑问:“总产奶量没有减产,奶牛存栏量没有大的变化,乳制品产量没有大幅增长,何来奶荒?”

  要确定“奶荒”是否存在,本可以盘点奶牛存栏量等指标来确定。但是,中国目前奶牛存栏量众说纷纭,官方和行业内有两套说法,差距较大。

  官方数据显示,2011、2012年中国奶牛存栏量基本相当,都在1440万头左右,牛奶产量3800万吨左右,都比2008年有明显增长,“产业发展已基本具备坚实的基础”。

  但不少行业内人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却认为,目前实际奶牛存栏量、产奶量都比上述数据要少很多。各种主观估计五花八门,有的人说存栏量在1000万头,也有说八九百万头,其中泌乳牛只有六七百万头。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乳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