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注:此为总标题,符合不含“标题”且包含“码头”的要求)
2025年5月20日,交通运输部专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我国港口码头领域的标准化发展。作为国际贸易与物流服务的核心枢纽,中国港口在规模、智能化水平及国际标准输出方面持续领跑全球。通过系统性推进标准化建设,我国正以安全、绿色、智能为核心方向,为全球港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同时加速推动国际航运网络的协同升级。
我国港口基础设施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在货运与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分别占据八席和六席。通过构建涵盖码头建设指南、作业规范及绿色低碳技术的标准体系,港口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智能化改造方面,中国不仅建成全球数量最多的自动化码头,更以创新技术刷新了集装箱作业的世界纪录,成为智慧港口发展的标杆案例。
在自动化领域,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持续保持集装箱作业效率国际领先水平。绿色转型同样成果显著: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清洁能源应用、低碳工艺优化及环保设施配置,港口运营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相关技术成果形成50余项核心标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发布交通领域外文版国家标准超550项,其中125项多语种标准服务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在集装箱电子箱封、铁路轨道质量检测等关键领域,已主导制定18项国际标准,并推动另外18项进入立项流程。通过建立国际标准提案库与跨国合作机制,中国技术要素加速融入全球标准体系,中俄民机及煤炭领域实现250余项标准互认,绿色低碳、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2025年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设立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下属的港口码头分委会,秘书处首次落户中国。该机构将聚焦通用标准制定及系统化应用研究,重点推进术语规范、设施配置指南、码头操作系统网络等核心领域工作。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从标准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在全球港口治理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总结来看,中国港口标准化建设已形成“国内实践—国际输出”的完整闭环:通过技术突破构建高效智能的运营体系,以数据支撑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并依托国际标准合作实现全球价值共享。未来,随着ISO港口码头分委会等平台持续发挥作用,我国将为世界港口发展贡献更多可量化、可推广的标准成果,助力全球供应链韧性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