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根据海关最新统计,2025年12月佛山新造集装箱出口额达13.9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国际贸易加速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韧性持续彰显。作为传统制造重镇,佛山市依托技术创新和监管服务升级,推动集装箱产业实现逆势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开年前两个月,佛山新造集装箱出口规模突破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产品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展现了"中国智造"的强劲活力与广阔市场空间。
佛山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新造集装箱出口额达1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三成。这一数据背后是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当地企业显著提升了产品国际竞争力。例如,在顺德勒流港货柜码头监管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40英尺标准集装箱2小时快速组装,相比传统工艺效率提升超40%。这种技术创新不仅降低了单箱成本,更让"佛山制造"在欧美、东南亚等主要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
为应对全球供应链波动带来的挑战,佛山海关构建了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实施"入场即验放"的智能通关流程,将单批次40英尺集装箱平均查验时间压缩至15分钟内;联合税务部门开辟"绿色申报通道",实现集装箱与配货出口单证合并审核,整体通关时效提升35%。这种"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使企业订单响应周期缩短20%,为价值数千万元的出口箱体提供了稳定出海保障。
当前佛山已聚集起涵盖钢材加工、零部件生产到整箱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区域内集装箱制造企业普遍完成设备更新换代,激光切割、智能焊接等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得益于此,本地企业成功开拓中东、非洲新兴市场,在保持传统欧美客户订单的同时,2025年新增海外合作项目同比增长18%。某头部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海关指导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从生产到交付全流程可视化管控。"
佛山集装箱产业的成功转型印证了"中国制造"升级路径的有效性。数据显示,2025年12月该市出口集装箱平均单价较去年提高6.7%,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突破45%。未来随着RCEP区域关税减免政策落地及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深化,预计全年出口规模有望突破百亿量级。这一实践表明: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完全有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优位置。
总结来看,佛山集装箱产业在2025年的亮眼表现,既是应对国际经贸变局的积极作为,也是转型升级成果的重要体现。从智能生产线到高效通关体系,从本地产业集群培育到全球市场网络拓展,这些实践为我国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板。随着绿色低碳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一带一路"合作深化,集装箱产业将继续成为展现中国智造实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