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食品其他 资讯详情
食品安全危机下的古茗:从扩张狂飙到增长瓶颈
 食品安全 2025-05-08 11:50:2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中国现制茶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古茗作为“下沉市场之王”,凭借供应链优势和加盟模式迅速崛起,成为行业中的重要玩家。然而,随着2025年2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古茗的高光时刻并未带来预期的轻松,反而面临拓店增速放缓、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竞争白热化等多重挑战。从“狂飙”到“刹车”,古茗的万店目标似乎已成泡影,而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显现。

  一、扩张速度放缓:从“狂飙”到“刹车”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食品安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古茗的扩张速度在2024年后显著放缓。数据显示,2023年,古茗新增门店超2300家,但2024年前三季度仅净增778家,同比减少66%。与此同时,2024年古茗营收增速降至14.5%,相比于2023年38.1%的营收增速大幅下滑,单店日均GMV也从5800元下滑至5200元。值得注意的是,古茗浙江大本营的同店GMV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很明显,古茗正从“狂飙”迈入到“刹车”阶段,昔日万店目标已经很难达成。

  在古茗减速背后,市场饱和与内卷是首当其冲的挑战。据统计,古茗80%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乡镇门店占比达40%。由于下沉市场门店密度已接近临界点,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左右互搏”现象,从而导致加盟商流失率从2021年的6.2%攀升至2024年的11.7%。此外,供应链边界限制也制约了古茗的进一步扩张。古茗采取“仓库覆盖150公里”的策略,品牌旗下75%门店位于仓库辐射范围内,但供应链建设成本高昂,导致公司2023年负债率高达95%,限制了品牌向一线城市及新区域扩张。

  二、加盟模式下的信任崩塌

  古茗门店扩张速度放缓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加盟模式曾是品牌扩张利器(加盟店占比99.9%)。然而,加盟模式是一把双刃剑,若品牌管理把控出现问题,品控、服务、食品安全问题等不免会成为“定时炸弹”。2022年以来,古茗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2022年,品牌旗下门店使用过期原料被罚、饮品中喝出壁虎;2024年,古茗陷入疑似“血痰”事件,引发舆论危机。尽管最终澄清,但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中,相关投诉仍然十分惊人。

  由加盟模式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古茗的管理漏洞。古茗虽设置6轮审核、150道测试题的高准入门槛,但为冲刺万店目标,2024年推出的“首年免加盟费”政策,导致品控标准松动。与此同时,古茗97%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利润导向下,品牌对违规门店处罚力度不足,自然难以根治食安隐患。不断出现的食安问题正在让古茗面临消费者信任流失,28.2%消费者将“质量安全”作为茶饮消费首要考量,而古茗多次负面事件已动摇其“鲜果茶性价比之王”的品牌认知。

  三、供应链优势能否抵御行业寒冬?

  相关行业预计显示,2025年国内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增长率将降至12.4%。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和价格战加剧的不利局面,古茗试图通过差异化策略破局。客观来看,古茗存有独到的优势与潜力。比如在供应链护城河上,古茗拥有22个自营仓库、能实现48小时鲜果直达、冷链成本仅占GMV1%(行业平均2%),种种优势支撑了其高频推新能力。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共计推出85款新品,推新数量相当惊人。此外,古茗这些年构建起了下沉市场壁垒,其乡镇门店占比超40%,单店年利润37.6万元,利润率20.2%,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但是,挑战与隐忧同在。整体来看,古茗目前正面临产品同质化的危机,招牌产品“超A芝士葡萄”与竞品高度雷同,缺乏爆款创新,在过去的2024年竟然无一新品出圈。以及严重的价格战困局。随着古茗被迫加入“9.9元”混战,旗下鲜奶茶降价至9.9元,公司毛利率已从30.6%下滑至29.9%。同时相比于竞品,古茗增量空间受限。品牌未布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且出海尚无明确计划,而竞品已经在海外市场拔得头筹,并凭借旗下独立品牌抢占咖啡赛道。

  古茗的困境,折射出的是新茶饮行业的集体焦虑。在资本催熟下,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难以兼得。若不能解决食安痼疾、突破同质化竞争,即便坐拥供应链优势,古茗也可能在“下沉市场护城河”中陷入增长停滞。未来,其需在拓店策略上更精细化,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强化加盟商管控,方能在行业洗牌中守住“老二”地位。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古茗的挑战,更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