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食品其他 资讯详情
食品安全新规强化标签管理 严控“零添加“宣传乱象
 食品安全 2025-03-27 11:17:35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针对预包装食品标签规范作出重要调整。在严格限制虚假宣传的同时,新增多项强制标示要求。这一举措直指当前食品行业存在的概念滥用问题,并引发社会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广泛关注。

  一、新国标全面禁止"零添加"误导性表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食品安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企业不得再通过"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强调产品配料。新规特别要求,若在食品名称中提及特定成分(如燕窝月饼),必须标注具体含量。此外,致敏物质信息需强制标示,营养标签新增饱和脂肪酸和糖分的强制标注项,并明确提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这一系列措施旨在规范市场用语,减少消费者误解风险。

  二、零添加酱油争议凸显原料安全问题

  此前有检测显示,在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12款检出镉含量(最高0.011mg/kg),7款含总砷。尽管镉和砷作为重金属污染物可能带来健康隐患,但千禾味业回应称其原料符合国家标准,并强调"千禾0"商标代表无食品添加剂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近期抽检的23批次产品均达到酿造酱油国标要求,显示生产端对原料安全有基本把控。

  三、新规实施倒逼行业规范宣传用语

  此次标准调整明确禁止通过"零添加"概念进行配料强调,意味着企业需重新设计标签内容。对于消费者而言,强制标示的致敏物质和营养成分将提升选择透明度。同时新增的镉砷等污染物检测案例表明,原料安全仍是食品生产的重点环节,即使符合国家标准,仍需警惕潜在风险。

  四、食品安全治理迈向精细化管理阶段

  通过强化标签规范与内容物披露,新国标有效遏制了概念营销乱象。既要求企业用数据代替模糊表述(如标注燕窝含量),又通过强制标示致敏物质降低过敏风险,更以新增营养指标引导健康消费理念。此次调整不仅回应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也为行业划定了清晰的合规边界。

  总结

  从禁止"零添加"误导宣传到完善污染物检测标准,本次食品安全新规体现了监管重心向消费者知情权和产品实质安全倾斜的趋势。在规范标签语言的同时强化原料溯源管理,既保障了市场秩序又维护了公众健康权益。随着行业逐步适应新要求,未来食品生产将更注重透明化与科学化发展路径。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