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食品其他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强化:政策导向与投资机遇解读
 食品安全 2025-03-19 23:21:21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覆盖生产、流通到消费各环节的协同机制建设)

  我国正加速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据权威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1%,但城乡结合部及新业态领域仍存在监管盲区。为实现"十四五"末期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提升至85%的目标,中央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从制度设计、责任分工和能力建设三方面构建全链条治理框架。

  一、健全协同监管机制:覆盖"农田到餐桌"八大关键环节

  针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21个具体场景,政策明确建立跨部门联合检查体系。在冷链物流领域首次推行散装液态食品准运制度,通过制定重点品种目录强化运输环节管控。同时要求商务部门协同海关总署完善跨境电商进口食品负面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将疫区食品和突发风险产品实时纳入监管范围。

  二、落实主体责任链:构建生产经营者属地政府监管部门责任闭环

  政策创新性提出"许可审查与过程监督衔接"机制,解决过去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问题。特别强调生态环境部门在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溯源职责,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学校综合管理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压实各方责任,形成覆盖食品行业多元化业态的立体化防控网络。

  三、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全链条风险管控的专业性

  针对运输从业人员和网约配送员等薄弱环节,政策明确人力资源部门要将食品安全法规纳入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在监管能力方面,提出建立专业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通过统一调配使用和专项培训考核机制,重点提升复杂业态的现场处置水平。

  四、创新监管模式:应对新业态带来的治理挑战

  针对网络订餐等新型消费场景,政策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订单轨迹与食品溯源信息的关联分析。在跨境食品领域建立负面清单实时调整机制,既保障贸易便利化又守住安全底线。

  五、完善制度衔接:解决重点领域监管空白问题

  针对散装液态食品运输等高频风险环节,政策首次提出准运制度设计,并配套制定重点品种目录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生态环境与农业部门的协同治理,强化从土壤污染源头到农产品种植的全周期防控,形成环境安全与食品安全的联动机制。

  总结:该政策文件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系统性构建了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治理体系。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创新监管模式和加强能力建设三大路径,预计可带动相关领域超过千亿元规模的投资需求。特别是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升级等领域将成为政策红利释放的重点方向,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制度化支撑。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