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日本大米价格持续攀升,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韩国35年来首次向日本出口大米,这一事件成为两国农业贸易的新亮点。大米作为亚洲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其价格波动和贸易动态不仅影响民生,也反映了区域农业经济的深层次变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大米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日本超市的大米零售价格已连续15周上涨,达到5公斤4217日元(约合人民币217元),创下历史新高。在埼玉县的一家超市,5公斤装的大米最贵售价为税后4967日元(约合人民币256元),最便宜的也要约合人民币211元。尽管日本政府已两次投放储备米以抑制价格上涨,但效果有限。截至3月底,首批投放的约14.2万吨储备米中,仅有0.3%进入零售端,许多超市仍无法采购到储备米。
大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对日本餐饮业和学校午餐供应产生了显著影响。以越光大米为例,一碗米饭的价格已超过一片切片面包。日本三大牛肉饭连锁店品牌之一宣布上调多款餐品价格,其中一款涨幅超过9%。为维持盒饭售价,一家便利店推出了用意大利面替换部分米饭的新产品。此外,大阪一地方政府宣布,从下学期开始将公立学校午餐供应米饭的次数从每周3次减少到2次,学生吃面包的天数将超过吃米饭。
本月8日,韩国向日本出口了两吨大米,这是自1990年有相关统计以来,韩国首次向日本出口大米。韩国计划再向日本追加出口20吨大米。尽管日本对进口大米每公斤征收341日元(约合人民币17.5元)的关税,加上运输等费用后,10公斤装韩国大米在日本的售价为9000日元(约合人民币461元),仍低于部分日本本地大米的价格。这批韩国大米主要在网店及日本当地的韩国超市销售,目前已基本售罄。
韩国20公斤大米的零售均价为55739韩元(约合人民币285元),按每公斤单价计算,相当于日本大米价格的三分之一。近期,不少日本游客在韩国旅游时,顺便购买大米带回日本。今年前三个月,韩国大米出口检疫证明的发放数量和涉及重量均已超过去年全年。仅在3月,就有1250公斤大米获得检疫证明,是去年同期的约78倍。检疫人员透露,申领检疫证明的主要是访韩日本游客或赴日旅游的韩国人。
大米是韩国民众的主食之首,但随着饮食多样化,大米消费量持续下滑。去年,韩国人均大米消费量为55.8公斤,只有三十年前的一半,再次刷新历史新低。为应对供需失衡和米价下跌,韩国政府自2021年以来,已累计收购约120万吨过剩大米用作储备。韩国各地通过举办多种活动促进民众大米消费,同时,农业部门也在调控水稻种植面积,鼓励农户换种其他农作物。此次对日出口的大米总量虽有限,但能否借此开拓新市场,为韩国大米找到出路,引发各界关注。
日本大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和韩国首次对日出口大米,反映了亚洲大米市场的复杂动态。日本政府虽采取多项措施抑制米价,但效果有限,而韩国则通过出口大米探索新的市场机会。两国在大米生产和消费上的不同策略,不仅影响本国农业经济,也为区域粮食贸易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如何平衡供需、稳定价格,将成为两国农业政策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