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0年中国造船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造船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际贸易和能源运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造船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部分国家加强投资审查的背景下,造船行业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近年来,全球造船市场呈现出集中化和高端化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中国造船企业承接新船订单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7.5%,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韩国和日本作为传统造船强国,也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近期有报道称,美国可能加强对中国造船行业的投资限制,这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两国在造船领域的正常商业往来,也会损害全球造船产业链的稳定性。从长远来看,这种单边措施不利于全球造船市场健康发展。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造船企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在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企业在高附加值船型领域的接单量显著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
尽管面临挑战,但全球造船行业仍具备广阔的合作空间。特别是在绿色造船、智能造船等新兴领域,各国企业都有广阔的合作机遇。预计到2025年,全球造船市场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和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总的来说,造船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发展中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中国造船企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为全球造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通过对造船业历史回溯来探寻周期规律,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形势进行研判。民生证券认为:在“供给改善、需求向好、盈利增厚”三重因素叠加下,本轮造船大周期正处于景气前期。具体看:1)造船业在上一轮大周期结束后有长达约15年的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需求端中长期持续向好。船企手持订单量创2014年来新高,生产任务饱满,部分船企已排产至2028年;3)供需错配驱动船价上涨,同时成本端随钢价回落,船企盈利能力得到明显修复。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1—6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0%、74.7%和58.9%。
东吴证券研报称,船舶具有二十年以上的长寿命、一年半至三年的长生产周期和长扩产周期,导致造船业以十年为维度周期波动。本轮船舶周期启动自2021年,船舶订单量价齐升,当前仍维持较高景气度,头部船厂接单至2028年。判断船舶行业仍在周期上行阶段,需求侧船龄到期与航运业燃料转型为核心驱动力,供给刚性下周期有望持续至2030年后。建议关注订单量利齐升、业绩兑现的船舶龙头及产品矩阵拓展、订单饱满的国产零部件商。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展望后市,在全球制造业复苏的背景下,伴随巴以冲突、红海事件影响力的持续扩散,全球航运需求缺口仍将存在。伴随脱碳进程的不断加速,未来有望多船型轮动推动造船业景气度继续上行。散货船: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支撑,双燃料替换缺口大;集装箱船:红海扰动运价走高,中小箱船更新需求强;油船:贸易预期向好,原油船更新需求缺口较大;气体船:双燃料需求牵引,气体船多向发展。目前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处于全球第一,船企对比日韩造船具备多重优势,未来有望把握机遇迈向绿色高端再创辉煌。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船型需求有望轮动,看好造船市场景气度延续。展望后市,在全球制造业复苏的背景下,伴随巴以冲突、红海事件影响力的持续扩散,全球航运需求缺口仍将存在。伴随脱碳进程的不断加速,方正证券认为未来有望多船型轮动推动造船业景气度继续上行。散货船: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支撑,双燃料替换缺口大;集装箱船:红海扰动运价走高,中小箱船更新需求强;油船:贸易预期向好,原油船更新需求缺口较大;气体船:双燃料需求牵引,气体船多向发展。目前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处于全球第一,船企对比日韩造船具备多重优势,未来有望把握机遇迈向绿色高端再创辉煌。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全球造船产能自2009年以来持续出清,伴随着全球运力进入新一轮更替周期,当下中、韩主流船厂产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行业处于良性、有序竞争状态,造船业持续景气。判断2027年前造船业供给弹性整体有限,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球造船产能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17%。供给端持续紧张且缺乏弹性支撑新船价格不断上涨,复盘过去三轮造船周期船价走势,判断本轮周期新船价格指数高点将会在240—250点,当前船价还处于本轮上行周期中期位置。
中信证券表示,全球造船产能自2009年以来持续出清,伴随着全球运力进入新一轮更替周期,当下中、韩主流船厂产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行业处于良性、有序竞争状态,造船业持续景气。我们判断2027年前造船业供给弹性整体有限,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球造船产能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17%,其中重启产能和扩建产能弹性分别为6%/11%,扩建主要为高附加值增量船型大型LNG运输船的产能。供给端持续紧张且缺乏弹性支撑新船价格不断上涨,目前Clarksons新船价格指数为185点(本轮周期起点为125点),复盘过去三轮造船周期船价走势,我们判断本轮周期新船价格指数高点会将在240-250点,当前船价还处于本轮上行周期中期位置。当前时点我们继续坚定看好本轮造船景气周期以及深度受益于本轮造船上行周期的细分产业链龙头企业,维持船舶制造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