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造船项目商业计划书是遵循国际惯例通用的标准文本格式撰写而成,全面介绍了公司和项目运作情况,阐述了产品市场及竞争、风险等未来发展前景和融资要求。
造船项目摘要部分浓缩了商业计划书的精华,涵盖了计划的要点,对于商业目的的解读一目了然,便于阅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作出判断。
造船项目产品(服务)介绍这部分内容是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全面分析了产品、技术或服务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客户节省开支,增加收入。
造船项目人员及组织结构部分详细说明了核心管理团队的组成及背景情况。并对主要管理人员着重进行阐述,介绍他们所具备的管理能力,在企业中的职务及责任,他们过往的详细经历及背景。同时,对于公司各部门的功能与职责,各部门负责人及成员,公司的薪酬体系,股东名单、持股比例等也做了说明。
造船项目市场预测对于产品(服务)是否存在需求,需求程度如何,是否可以给企业带来所期望的利益,市场规模有多大,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企业目前面临的竞争格局,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造船项目营销策略结合了消费者的特点、产品的特征、企业自身的状况以及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充分考量策略实施的可行性行,并对营销渠道的选择、营销队伍的管理、促销计划、广告策略及价格制定进行充分的制定。
造船项目财务计划和企业的生产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计划等都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建立在对产品(服务)的成本、产出规模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依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对于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进行了详细测算。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通过对造船业历史回溯来探寻周期规律,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形势进行研判。民生证券认为:在“供给改善、需求向好、盈利增厚”三重因素叠加下,本轮造船大周期正处于景气前期。具体看:1)造船业在上一轮大周期结束后有长达约15年的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需求端中长期持续向好。船企手持订单量创2014年来新高,生产任务饱满,部分船企已排产至2028年;3)供需错配驱动船价上涨,同时成本端随钢价回落,船企盈利能力得到明显修复。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1—6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0%、74.7%和58.9%。
东吴证券研报称,船舶具有二十年以上的长寿命、一年半至三年的长生产周期和长扩产周期,导致造船业以十年为维度周期波动。本轮船舶周期启动自2021年,船舶订单量价齐升,当前仍维持较高景气度,头部船厂接单至2028年。判断船舶行业仍在周期上行阶段,需求侧船龄到期与航运业燃料转型为核心驱动力,供给刚性下周期有望持续至2030年后。建议关注订单量利齐升、业绩兑现的船舶龙头及产品矩阵拓展、订单饱满的国产零部件商。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展望后市,在全球制造业复苏的背景下,伴随巴以冲突、红海事件影响力的持续扩散,全球航运需求缺口仍将存在。伴随脱碳进程的不断加速,未来有望多船型轮动推动造船业景气度继续上行。散货船: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支撑,双燃料替换缺口大;集装箱船:红海扰动运价走高,中小箱船更新需求强;油船:贸易预期向好,原油船更新需求缺口较大;气体船:双燃料需求牵引,气体船多向发展。目前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处于全球第一,船企对比日韩造船具备多重优势,未来有望把握机遇迈向绿色高端再创辉煌。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船型需求有望轮动,看好造船市场景气度延续。展望后市,在全球制造业复苏的背景下,伴随巴以冲突、红海事件影响力的持续扩散,全球航运需求缺口仍将存在。伴随脱碳进程的不断加速,方正证券认为未来有望多船型轮动推动造船业景气度继续上行。散货船: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支撑,双燃料替换缺口大;集装箱船:红海扰动运价走高,中小箱船更新需求强;油船:贸易预期向好,原油船更新需求缺口较大;气体船:双燃料需求牵引,气体船多向发展。目前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处于全球第一,船企对比日韩造船具备多重优势,未来有望把握机遇迈向绿色高端再创辉煌。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全球造船产能自2009年以来持续出清,伴随着全球运力进入新一轮更替周期,当下中、韩主流船厂产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行业处于良性、有序竞争状态,造船业持续景气。判断2027年前造船业供给弹性整体有限,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球造船产能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17%。供给端持续紧张且缺乏弹性支撑新船价格不断上涨,复盘过去三轮造船周期船价走势,判断本轮周期新船价格指数高点将会在240—250点,当前船价还处于本轮上行周期中期位置。
中信证券表示,全球造船产能自2009年以来持续出清,伴随着全球运力进入新一轮更替周期,当下中、韩主流船厂产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行业处于良性、有序竞争状态,造船业持续景气。我们判断2027年前造船业供给弹性整体有限,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球造船产能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17%,其中重启产能和扩建产能弹性分别为6%/11%,扩建主要为高附加值增量船型大型LNG运输船的产能。供给端持续紧张且缺乏弹性支撑新船价格不断上涨,目前Clarksons新船价格指数为185点(本轮周期起点为125点),复盘过去三轮造船周期船价走势,我们判断本轮周期新船价格指数高点会将在240-250点,当前船价还处于本轮上行周期中期位置。当前时点我们继续坚定看好本轮造船景气周期以及深度受益于本轮造船上行周期的细分产业链龙头企业,维持船舶制造行业“强于大市”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