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供需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要点是:
1)医疗器械行业产能/产量分析。是指统计分析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可生产出的商品总量以及已生产出的商品总量;同时分析这一时期内医疗器械行业产能/产量结构(区域结构、企业结构等)。
2)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分析。是指统计分析同上时期内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量、进出口结构、以及进出口价格走势分析。
3)医疗器械行业库存及自用量等分析。
4)医疗器械行业供给分析。市场供给量不等于生产量,因为生产量中有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作为贮备或出口,而供给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
5)医疗器械行业需求分析。是指统计分析上述时期内下游市场对医疗器械行业商品的需求总量分析;同时分析这一时期内下游行业需求规模、需求结构以及需求总量的区域结构等。
6)医疗器械行业供给影响因素分析。包括价格因素、替代品因素、生产技术、政府政策以及下游行业发展等。
7)医疗器械行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包括可支配收入改变、个人喜好的改变、借贷及其成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转变、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将来的预期、教育程度的改变等。
医疗器械行业供需分析报告是基于经济学中有关供需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成果。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指的是下游有能力购买,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欲望,显示的是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升降,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中信建投指出,医疗器械行业拐点已至,关注业绩有望迎来拐点、国际化能力较强、中长期增长逻辑较好的各细分赛道龙头。1)Q2或Q3有望业绩高增长或逐步迎来拐点的标的;2)短期业绩承压,但长期增长稳健、26年有希望加速增长的公司;3)集采优化政策相关潜在业绩和估值修复;4)医疗新科技方向如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随着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器械行业的主要成长逻辑已经逐步从国产替代和渗透率提升,拓展到国际化和技术创新,估值迎来重塑。国际业务空间更为广阔,多家器械公司的海外业务高增长、国际业务占比将超过国内;器械行业改进式创新较多,中国部分医疗器械创新产品从跟随模仿到领跑全球,正在国际上逐步崭露头角;并购拓展是国际器械龙头成长的重要路径,未来将见证越来越多的行业并购。过去四年医疗器械板块持续下跌,今年迎来反弹;器械集采政策优化、设备招标数据持续改善、渠道库存逐步下降等趋势下,医疗器械细分板块有望在下半年到明年陆续迎来业绩拐点。
中金辐照公告,公司于2025年8月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年灭菌医疗器械30万立方米项目投资的议案。项目原计划投资额为1.53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额为1.39亿元。项目二期计划建设期2年左右,投资额为1.0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安装一套电子束转靶X射线辐照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技术方案调整后,总投资额增加9422万元,达到2.48亿元。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近来高层多次明确提出“反内卷”、“集采优化不再唯低价论”等原则,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产业政策拐点信号明确,医疗器械板块估值和业绩有望迎来修复,重点提示关注医疗器械拐点投资机会。建议从国内集采优化受益+出口持续突破维度进行布局。
中信建投研报称,港股医疗器械公司整体创新性较强,多家企业即将步入扭亏为盈或业绩快速释放的阶段。今年以来,有创新产品上市、技术突破实现license-out可能的催化,以及账上现金丰富、业绩快速释放、估值低位的部分18A器械公司,年初至今有翻倍以上的涨幅;部分业绩高增长的低估值龙头器械公司年初至今亦有较好表现。映射到A股医疗器械投资,中信建投亦看好器械集采政策优化、创新产品上市放量及国际业务高增长个股的投资机会,预计下半年多家企业将迎来业绩拐点,第三季度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
中信建投研报称,港股医疗器械公司整体创新性较强,多家企业即将步入扭亏为盈或业绩快速释放的阶段。今年以来,有创新产品上市、技术突破实现license-out可能的催化,以及账上现金丰富、业绩快速释放、估值低位的部分18A器械公司,年初至今有翻倍以上的涨幅;部分业绩高增长的低估值龙头器械公司年初至今亦有较好表现。映射到A股医疗器械投资,中信建投亦看好器械集采政策优化、创新产品上市放量及国际业务高增长个股的投资机会,预计下半年多家企业将迎来业绩拐点,第三季度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