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千亿元规模,政策创新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随着医疗健康领域技术革新与金融服务模式的深度融合,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浦东新区于近期正式发布《浦东新区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管理若干规定》,该文件将于4月25日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个针对医疗器械融资租赁领域的专项规范性文件,其出台不仅回应了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为未来五年医疗器械投资领域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当前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行业发展面临三重核心诉求:首先,业务范围亟需扩展。此前法规仅将大型医用设备纳入可租赁资产范畴,而2023年出台的《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融资租赁发展若干规定》明确支持将"各类医疗器械"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标的物。数据显示,这一调整预计将释放超百亿规模的市场空间。其次,差异化管理体系缺失导致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参差不齐,行业整体规范性有待提升。最后,售后回租模式虽占据业务总量60%以上份额,但长期处于监管模糊地带,合规风险制约行业发展。
此次《若干规定》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三个首次"框架:其一,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售后回租模式纳入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监管体系,明确要求租赁物权属转移必须完成合法登记备案,并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追溯机制。其二,首创差异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针对医疗器械特殊属性设置分级管理要求,对植入性器械等高风险产品实施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其三,首次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通过药监、金融监管部门的数据共享与联合执法,实现事前审批、事中监测、事后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新规施行后将产生显著行业效应:一方面,明确售后回租合法性将盘活医疗机构存量资产,预计带动2025年前浦东新区医疗器械市场年均增长18%;另一方面,差异化的监管标准可降低合规成本约30%,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该领域。数据显示,在政策红利驱动下,到2025年浦东有望形成千亿级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与金融服务业的深度协同。
总结来看,《若干规定》通过精准回应行业痛点,既填补了制度空白又预留创新空间,为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本。这一政策组合拳不仅巩固了浦东在全国医疗产业高地的地位,更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制造+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出全新路径。随着监管框架的完善与市场需求的释放,未来五年医疗器械投资将进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持续赋能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