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分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业收入约为1.35万亿元
 医疗器械 2025-04-08 15:06:39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调整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作用下,整体增长面临一定压力,但细分领域表现各异,结构性机会依然突出。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行业正加速向高端化、国际化、合规化转型,创新和“出海”成为企业增长的重要主线。本文通过对医疗器械行业2024年的业绩表现、细分领域发展、政策影响以及企业战略的分析,探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遇。

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分析

  一、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承压,细分领域表现分化

  2024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增长承压,市值缩水。《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年初医疗器械板块市值高达1.54万亿元,截至年末降至1.31万亿元,缩水约14.8%,平均股价下跌了12.84%。尽管如此,国内医疗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器械出口的有力复苏,仍为产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支撑。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业收入约为1.35万亿元,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

  在细分领域,医疗设备方面,部分企业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例如,万东医疗2024年营收人民币15.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2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5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54%。体外诊断领域,复星、丽珠和九强保持了相对稳健的业绩,而云康集团和贝康医疗则面临亏损加剧的困境。高值耗材方面,威高骨科、爱康医疗、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净利润明显增长,但春立医疗净利润大幅下降。

  二、政策影响与市场需求变化推动医疗器械行业转型

  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分析显示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受到集采扩面、招投标延迟和医保控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整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尽管如此,随着未来政策的落地和海外市场不断拓展,行业将加速向高端化、国际化、合规化转型。例如,国务院于2024年3月公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虽未如预期落地,但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预计到2025年,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将有效促进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

  在高值耗材领域,国家集采和省级联盟集采已广泛开展,部分企业逐步走出集采影响。例如,威高骨科通过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销售费用率,实现了业绩增长。然而,春立医疗则因关节产品和运动医学产品全线中标,相关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下降,净利润大幅下滑。

  体外诊断(IVD)板块受集采扩围等因素影响持续低迷。据检验医学网统计,截至3月30日,共有11家国产IVD上市企业披露了年度报告,其中9家企业营收下跌,8家企业净利润下滑或持续亏损。尽管如此,海外依然是IVD上市企业财报的一大亮点,大部分企业海外业绩增长高于国内。

  三、创新和“出海”成医疗器械行业增长主线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基本共识。2024年,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进入加速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医疗器械支持力度有关事项的通告》,明确将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指导服务。相关政策推动行业资源向高价值创新集中,加速国产高端器械崛起,同时倒逼企业提升研发质量与合规能力。

  “出海”也成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关键战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增量空间广阔,特别是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康复器械等细分领域,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据Percedence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达到约57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占比仅为23.3%。海外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增长机会。例如,迈瑞医疗2024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营收79.06亿元,同比增长18.09%;联影医疗海外市场实现营收9.33亿元,同比增长29.94%。

  四、总结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在整体增长承压的背景下,细分领域表现分化,结构性机会依然突出。政策调整与市场需求变化推动行业加速向高端化、国际化、合规化转型,创新和“出海”成为企业增长的重要主线。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具备技术壁垒和全球化能力的企业有望在行业洗牌中胜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医疗器械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