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医疗器械 资讯详情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创新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注入动力
 医疗器械 2025-04-09 09:35:0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已悄然落幕,多家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公布的业绩情况,为我们呈现出这一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轨迹。数据显示,2024年初医疗器械板块市值高达1.54万亿元,到年末降至1.31万亿元,缩水约14.8%,平均股价也下跌了12.84%。然而,国内稳定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有力复苏的器械出口,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撑,据测算,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业收入预计约为1.35万亿元,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进入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正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趋势。

  一、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业绩分化显著

  医疗器械行业涵盖众多细分领域,各领域在2024年的表现差异巨大。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医疗设备领域,相关政策落地情况影响着行业发展。2024年3月公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虽被寄予厚望,有望为医疗设备行业注入新活力,但由于政策规模大、周期长、执行环节复杂,在首年执行时,对市场招投标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市场需求暂时积压,行业整体规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收缩。像万东医疗,2024年营收虽有增长,但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16.54%。不过,随着第三季度首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名单及配套资金的逐步到位,浙江、广东等地已出台具体实施方案,预计2025年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将促进相关企业业绩增长。

  高值耗材领域,集采常态化执行对企业产生了不同影响。部分心血管介入器械细分赛道表现亮眼,如专注电生理介入器械的企业,得益于新品上市及海外市场拓展,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骨科耗材方面,部分企业在集采落地后逐步消化降价影响,迎来业绩增长,像威高骨科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上升13.18%,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99.22%;但也有企业,如春立医疗,受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降低影响,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

  体外诊断(IVD)板块受集采扩围等因素影响持续低迷。截至3月30日,11家国产IVD上市企业披露的年度报告显示,9家营收下跌,8家净利润下滑或持续亏损。不过,海外市场成为部分企业的亮点,大部分企业海外业绩增长高于国内。

  二、创新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当前的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从政策端来看,国家积极推动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加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通告,对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实施“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政策,针对创新与非创新医疗器械提出差异化要求,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倾斜。这一政策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具体落实,该意见涵盖了医疗器械从研发到上市后监管的全生命周期,加大了对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如向临床急需的重点创新医疗器械倾斜审评审批资源、优化标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行业资源向高价值创新集中,加速国产高端器械的崛起,同时也促使企业提升研发质量与合规能力。

  三、“出海”成为医疗器械企业重要战略方向

  对于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出海”正逐渐成为关键战略。一方面,国内医疗器械在部分领域已形成规模优势,且国内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集采常态化又压缩了企业在国内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增量空间广阔,特别是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康复器械等细分领域,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2022年达到约57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比仅为23.3%,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2024年上半年,迈瑞医疗和联影医疗的海外市场营收都实现了增长,占比也达到了一定规模,未来海外成长空间依然巨大。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指出,众多国内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出海”成为医疗器械企业寻求新增长的重要途径。

  回顾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值缩水、细分领域业绩分化明显,但也蕴含着发展机遇。政策推动下的创新和不断拓展的海外市场,成为行业发展的两大增长主线。展望2025年,随着医疗合规要求提升和集采影响逐步出清,行业将在低基数下持续复苏。部分企业凭借新品放量或国际化布局有望实现高增长,行业估值和发展的确定性也将不断提升。在未来,医疗器械企业需要紧紧抓住创新和“出海”这两个关键方向,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医疗器械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医疗器械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