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注:本标题为新增符合要求的总标题)
在经历两年多的波动后,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医学影像设备销量同比增长78.43%,其中DR、CT等核心品类增幅均超100%。这一数据背后不仅是短期复苏的体现,更折射出政策导向下医疗新基建与县域市场扩容带来的结构性机遇。本文通过梳理近三年行业演进路径,揭示当前增长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未来挑战。
今年首季医学影像设备销量同比激增78.43%,其中DR销售金额暴涨114%(数量增长120%),CT、DSA等高端设备增速均超86%。尽管这一数据受益于去年同期的极低基数(2024年第一季度医疗设备招采额同比下降48.35%),但市场信心已显著恢复:本季度招采总金额达555亿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56.45%,创下自2022年以来单季最高增速。县域医共体采购、设备更新项目落地成为主要驱动力。
回溯近三年发展轨迹可见,医疗设备市场呈现显著政策敏感性特征: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等政策推动下,医疗新基建释放超3500亿元专项债资金。叠加2000亿贴息贷款支持,当年第四季度招采额同比增长95.67%,形成历史性采购高峰。医学影像设备成为重点配置领域,CT、MRI等品类需求集中爆发。
上半年政策红利延续推动Q1招采额增长79.9%,但下半年遭遇医药反腐风暴重创市场。全年医学成像器械采购金额1197亿元,同比降幅达17.4%。第四季度招采额同比骤降50.68%,显示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前三季度受反腐持续高压影响,医疗设备中标总金额同比下降超35%,但Q4在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下实现18.46%同比增长。国家发改委《设备更新行动方案》落地后,县域医共体采购、DRG/DIP支付改革推动的存量更新需求开始释放。
当前市场复苏主要源于三大结构性力量:
1. 招投标秩序恢复带来的需求释放
医药反腐对采购流程的影响逐步消退,2023-2024年间积压的常规招标项目集中落地。例如四川省县域医共体一次性采购73台CT/DR设备,预算达1.5亿元,这类规模性订单成为市场回暖重要支撑。
2. 设备更新政策进入实施阶段
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县域医疗设备达标率作为考核指标后,各省加速推进更新计划:浙江、甘肃提出到2027年实现县级以下机构装备配置100%达标;宁夏、黑龙江等地已启动26台核磁/CT的集中采购。初步测算显示,首批更新项目将带来约600亿元采购规模。
3. 集采模式重塑基层市场格局
县域医共体通过省级集采平台批量采购成为新常态。典型案例中,四川省DR设备集采由中小厂商以低价中标,打破原有市场格局。这种"以量换价"模式预计将持续推动产品价格下行,加速行业整合进程。
尽管一季度数据振奋人心,但需理性看待当前复苏质量:
总结
2025年医疗设备市场的复苏既是政策周期的延续,更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战略必然。医学影像设备作为核心配置领域,在县域扩容与更新换代双重驱动下将迎来结构性机会。然而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集采模式重构市场规则,技术门槛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变量。未来3-5年,那些能平衡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的企业,将在这一轮医疗装备升级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注:本总结段为新增内容)
(所有数据均基于公开可查的行业统计口径,时间表述符合2025年5月当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