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土地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几种:
一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二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
三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
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土地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品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3)土地行业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土地行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它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5)土地行业替代产品的压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竞争压力。
土地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是分析土地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研究成果。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研究土地行业市场竞争情况,有助于土地行业内的企业认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掌握自身在土地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据中指法拍数据库监测,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355城土地类法拍成交总额333.7亿元,其中TOP50城成交金额133.2亿元,成交金额占比为39.9%。
中信证券研报称,存量未开发土地购回叠加企业新增土地储备,可能形成土地置换的资金流闭环,助力企业库存持续优化,地方财力不断改善。我们认为,土地回购政策的可操作性可能好于回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土地回购对价可能贴近历史成本价(但依然会有折价)。我们认为土地回购可能率先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大量开展,央企和本地国企可能率先受益。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接受证券时报专访称,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制约瓶颈,需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后顾之忧。要充分尊重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再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优势地区增长潜力来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概念早盘延续强势,辉隆股份2连板,永安林业涨停,神农科技涨超10%,上实发展、亚通股份、中农联合、亚盛集团等涨幅靠前。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上海土地市场取消土拍溢价率10%上限要求,成交地价由市场化竞价确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促进优质地块成交,鼓励房企提升住宅建设品质,更好匹配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求。同时,对于市中心的热点地块,采用控制溢价率+封顶摇号方式能够控制市场对优质地块的过度竞争,避免不理性竞拍的发生,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