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本田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几种:
一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二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
三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
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本田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品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3)本田行业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本田行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它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5)本田行业替代产品的压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竞争压力。
本田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是分析本田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研究成果。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研究本田行业市场竞争情况,有助于本田行业内的企业认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掌握自身在本田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本田和日产日前宣布启动合并谈判。本田执行长三部敏宏周一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协同效应的全部效果恐要到 2030 年以后才能显现,届时必须增强与中国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否则将面临“被打败”的境地。分析师则质疑本田跟日产是否有那么多时间,两者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可能是车型阵容,且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都不是特别强大。晨星高级分析师Vincent Sun表示:“两家公司都缺乏引人注目的电动车产品,合并后的公司仍将面临新电动车款和技术研发的挑战,要修复该业务恐要比预期花费更长的时间。”标准化的汽车平台将产生成本协同效应,但也需要时间来发展。
日产汽车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当地时间12月20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产汽车寻求与本田汽车达成协议,这表明前者处于“恐慌模式”。“这是绝望之举,”戈恩说,“这不是一项务实的交易,因为坦率地说,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本田本周早些时候证实该公司正在考虑各种选项,包括与日产合并、资本结盟或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戈恩表示,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在同一市场运营类似的品牌和产品。他对两家公司合并的优势表示怀疑。他认为是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动着本田推进交易。
标普发表报告指出,本田和日产之间的合并不会快速带来收益,主因汽车制造商首先需要调整策略,而重叠的区域市场将限制销售收益。报告表示,虽然潜在的交易将会组成价值540亿美元的汽车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公司,但对其信用前景的任何利好都将延迟出现。该机构补充称,合并可能会对本田的独立信用前景产生负面影响,而对日产则应产生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