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开始回暖,进出口贸易上涨下,我国集装箱产量达到1111.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7.8%,预计至2020年集装箱产量预计将达到1584.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24.3%,以下是集装箱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受益于国际贸易复苏,2017年我国出口集装箱合计271万个,同比大幅增长51.75%。2018年,我国集装箱产量1111.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7.8%。集装箱行业分析概括,到2018年我国集装箱累计产量3635.4万立方米,累计增长25.2%。
2018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061.4亿美金,同比增长4.8%,三年内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开启了贸易增长的上升周期。2018年,国内主要港口集装箱累计吞吐量达19701.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90%,较去年的增长率3.90%翻倍增长。
2018年,我国新船交付量约为168.6万TEU,年底我国集装箱船队运力将到达2167.0万TEU,同比增长8.4%,增幅同比大幅上涨7.2个百分点,所需的集装箱新箱数量也大幅增长。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复苏,集装箱新增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其中,铁路单位货物周转量的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仅为公路的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集装箱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无论从能耗还是从排放来说,铁路比公路在长距离运输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其中,公路货运量在全社会货运中占比过高,比较2008年-2018年,公路货运量占比由74.1%上升到78%。
其中,铁路货运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占比却由13.2%下降到7.8%。2008年的铁路货运量是33亿吨,到2018年的铁路货运量是36.9亿吨,增加了11%。但是公路货运量增加接近1倍,增加了91%。运输结构不合理。
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广集装化标准化运输模式。集装箱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认为,还要加大运输设备集装化、标准化推广力度。到2019年,全国80%左右的主要港口和大型物流园区引入铁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铁路集装箱装车比率提高至10%以上。
在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引下,福建省、河北省、山东省、上海市等区域地方港务监管机构继续加强落实和推进集装箱运输行业的“散改集”发展战略方针,对煤炭、矿石等易撒漏、易污染的散杂运输货物改用集装箱运输方式,更适于组织多式联运,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同时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集装箱运输高效、绿色、安全的特点以及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便利性,降低了整体物流成本,吸引大宗散货向集装箱化转变。
集装箱产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国的铁路和公路的集装箱率6%左右,还远远低于全球75%的水平,集装箱化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量将使集装箱制造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以上便是集装箱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