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外卖行业竞争持续升温,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场景融合与用户运营展开多维较量。美团凭借多年积累的履约体系稳固市场地位,而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通过高频补贴与生态协同持续加码,推动行业格局加速重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外卖行业交易额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但利润分化显著,头部企业面临盈利与市场份额的双重平衡挑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外卖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美团的核心壁垒在于其庞大的履约网络与智能调度系统。截至2025年6月,美团骑手规模超500万,覆盖全国98%的县级以上城市,形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物理网络。其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实时计算商家出餐时间、骑手路径及订单密度,将平均配送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一效率优势短期内难以被复制。
阿里、京东通过高额补贴争夺用户,悄然改变消费者对配送时效的容忍度。例如,2025年第二季度某平台推出“满50减30”活动期间,用户对45分钟以上配送的接受率提升至35%,较补贴前增长12个百分点。
补偿效应成为关键:用户将补贴视为“时间成本的等价补偿”。以一杯原价20元的奶茶为例,补贴后仅需5元,消费者对配送延迟的敏感度显著降低。此外,平台通过“心理账户”策略,将外卖消费归类为“特惠场景”,降低用户对服务标准的苛求。
阿里通过饿了么与淘宝闪购的联动,构建“远场电商+近场外卖”双轮驱动模式。2025年上半年,饿了么日均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带动淘宝本地生活服务GMV增长22%。京东则依托“小时购”体系,将外卖用户导流至家电、生鲜等低频业务,试图打破电商增长瓶颈。
数据显示,京东外卖业务上线首年用户复购率达45%,其中18%的用户同时购买过京东商城商品,验证了“高频打低频”的协同效应。然而,重资产模式带来的成本压力依然显著,京东2025年上半年履约费用同比增加28%,远超行业增速。
美团的即时履约能力短期内难以被颠覆,其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仍构成坚实护城河。但阿里、京东通过生态联动与场景创新,持续蚕食市场份额。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市占率从2023年的68%降至62%,而饿了么与京东外卖分别提升至25%和8%。
未来,外卖行业竞争将从“补贴大战”转向“场景深耕”。美团需强化差异化服务(如预制菜、即时医药),而阿里、京东则需平衡生态协同与盈利压力。行业分析师预测,2026年外卖市场将进入“技术驱动+场景融合”的新阶段,头部企业需在用户体验与成本控制间寻求动态平衡。
2025年的外卖市场呈现“守擂者稳固、挑战者进击”的态势。美团凭借核心能力维持基本盘,而阿里、京东通过生态协同与用户运营加速渗透。尽管短期利润承压,但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张,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将重塑本地生活服务格局。未来,谁能更高效地整合供应链、优化履约成本,谁将在这场持久战中占据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