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在规模化扩张中持续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国连锁餐饮品牌门店总数达950万,其中直营、加盟等模式占比分别超过37%和56%,形成万亿级市场格局。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舆情风险也呈上升趋势,推动行业加速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餐饮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随着"直营+加盟"等复合型经营模式的普及,我国餐饮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连锁品牌门店年均增长15%,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4.8万亿元。然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系统性管理短板:某头部火锅品牌曾被曝存在回收剩菜二次销售问题;鸭脖类快餐品牌因后厨卫生不达标引发舆论危机。此类案例反映出当前餐饮连锁企业普遍存在"重扩张轻管控"的经营倾向,加盟商资质审核、供应链协同等环节亟待规范。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新规明确要求,餐饮连锁总部需将不低于年度营收1.5%的资金专项用于食品安全管理,并对资金不足导致的隐患承担直接责任。这一制度创新实现了监管模式的三大转变:事前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事中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事后强化品牌方连带追责。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重点连锁品牌的门店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8.2%,较政策出台前增长12个百分点。
未来三年,餐饮业将加速构建"总部管控+区域协同"的新型管理架构。头部企业正通过中央厨房集中加工、区块链技术追溯食材来源等手段提升品控能力,预计到2026年相关领域投资规模将突破1800亿元。消费者调研显示,73%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建立透明供应链体系的品牌,推动行业竞争焦点转向产品安全与服务品质的核心价值创造。
来看,我国餐饮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正面临关键转折点。通过强化总部责任、完善监管链条、推进标准化建设,行业正在构建"规模与质量并重"的新发展格局。随着食品安全治理效能提升至企业战略高度,预计到2025年将培育出3-5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餐饮管理集团,带动全产业链向品质化、品牌化方向纵深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