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6万亿美元,互联网技术正加速渗透至社会各领域。在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融合的背景下,文化遗产数字化成为2025年投资热点之一。国际咨询机构数据显示,该领域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7.3%,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在此趋势下,即将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备受关注,其议题设置与成果发布或为行业提供重要发展风向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9月16日至17日,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的"数联古今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论坛将在西安举办。该活动聚焦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的新路径,通过主论坛四大议题研讨、专题展览及研修班等形式,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协同。据行业统计,2024年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投资中,互联网相关技术投入占比已达68%,涵盖三维建模、AI修复、区块链存证等关键领域。
论坛设置的"保护·传承""技术·创新"议题直指行业发展痛点。当前,基于云计算与5G网络的文物数字化采集系统效率提升3倍以上,VR/AR沉浸式体验使博物馆线上访问量激增40%。数据显示,采用智能算法的文化遗产修复项目成本降低27%,同时精准度提高至98.6%。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推动文物保护从"抢救性"向"预防性"转型,更催生出文化IP开发、虚拟旅游等新兴业态。
在"产业·赋能""开放·共治"议题下,论坛将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展示敦煌莫高窟数字复原、故宫三维重建等标杆项目。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全球已有37个国家建立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跨境合作项目数量较五年前增长4倍。政策层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公约》最新条款明确要求成员国将文化遗产数字化纳入国家信息化规划,预计带动超百亿级专项基金投入。
论坛同期举办的数字化工作组会议将探讨数据安全与伦理标准议题。当前,85%的文化遗产数字资产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但跨境传输合规性仍是投资风险点。专家预测,随着ISO 30720《文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指南》的全面实施,行业标准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相关认证服务市场有望在2年内实现年均24%的增长。
展望
本次论坛不仅是互联网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深度融合的实践展示平台,更揭示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技术创新、产业投资和国际协作三重发力,文化遗产数字化正从边缘领域跃升为互联网应用的核心场景之一。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和技术成本下降,预计未来三年该赛道将吸引超80%的文化科技类基金重点布局。此次西安论坛的成果或将推动形成更具韧性的文化数字生态体系,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