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加速重构,中国工业互联网历经十年发展已形成显著竞争优势。截至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深化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其投资价值与生态构建逻辑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自2012年GE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以来,中国企业以差异化探索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不同于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的设备互联或数字孪生模式,海尔卡奥斯COSMOPlat率先构建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体系,通过打通制造端与消费端数据闭环,实现了用户需求精准匹配与产业链协同优化。这一模式支撑其主导制定全球首个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国际标准(IEEE P2672),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国话语权的重要体现。
核心价值:该模式不仅提升生产效率约10%,更通过用户参与式设计创造新增长空间,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平均30%以上的订单转化率提升。当前,此类平台型企业的技术输出能力正吸引资本持续加码。
在政策驱动下(如2018-2023年工信部"三年计划"),中国已形成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头部企业通过"大企业共建,中小企业共享"模式,将行业Know-How转化为可复用的工业机理模型。以某国家级双跨平台为例,其链接超90万家企业、服务16万家用户的规模效应,验证了生态级平台在资源调配效率提升(降低20%以上运营成本)与绿色制造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投资亮点:垂直领域专业型平台正快速崛起,在化工、能源等行业形成细分赛道竞争优势。例如某能源互联网平台通过园区绿电改造方案,实现年减碳23万吨,其技术输出带来的ESG价值已获多家产业基金战略注资。
2025年是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关键节点。卡奥斯自研的天智大模型已在石化行业落地应用,通过构建38个智能体覆盖全产业链环节,推动某石油企业生产精度提升10%,年度降本超千万元。这种"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标志着工业互联网正从数据连接向自主决策演进,预计未来三年将带动AI+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增长45%以上。
战略机遇:大模型对产业链协同效率的提升(如物流成本降低15%)、碳足迹追溯精度的突破(误差率<2%),以及定制化需求响应速度优化(交付周期缩短30%)等,将持续释放技术溢价空间。
中国工业互联网历经十年发展,在模式创新、生态构建和AI融合三大维度形成全球竞争力。当前1.5万亿元产业规模背后,是平台型企业通过数据智能重构生产关系的持续探索。随着政策红利与资本投入共振,预计到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重点企业将在绿色制造、智能决策等领域创造显著超额收益。在技术迭代加速周期中,兼具场景深度与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将持续引领产业变革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