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市场背景与核心矛盾
2025年我国鸡蛋产业面临复杂环境:产蛋鸡存栏量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推动供应基数显著增加。在需求端提升空间有限、外销渠道承压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养殖端主动调整策略,包括优化饲养品种结构、缩小大小码价差等破局手段。政策层面通过产能调控与成本支持机制逐步介入,试图缓解供需失衡对价格的压制作用。本文基于2019-2025年行业数据,解析鸡蛋市场量价矛盾及未来演变趋势。
数据显示,我国鸡蛋价格与产蛋鸡存栏量呈中度负相关关系。2019-2025年存栏量趋势表明,当前仍处新周期的供应扩张阶段。截至8月22日,2025年7、8月鸡蛋月均价分别为2.89元/斤和3.04元/斤,同比分别下跌33.41%和36%。尽管单斤饲料成本较去年降低1.63%,但价格低迷导致养殖持续亏损:当月平均利润为-0.20元/斤,较去年同期减少1.75元。
随着单斤鸡蛋亏损周期拉长(截至8月已持续数月),养殖单位开始主动调整策略。一方面,饲养日龄450天以上的老母鸡多计划在中秋节前淘汰;另一方面,新增补栏因谨慎态度而放缓。根据蛋鸡养殖周期推算:
政策环境方面,行业规模企业占比提升延缓了去产能速度,但高基数下的边际调整仍可能推动市场出清。例如,小码鸡蛋因供应减少,10月后价差修复或将拉动大码蛋价格回升。
尽管当前供应压力尚未完全释放,政策引导与市场自发调节已初见成效:
长期看,2025年三四季度鸡蛋均价预计仍将低于往年同期,主因在于供应基数庞大(存栏量维持高位)。不过,随着去产能进程推进,10月后小码与大码价差修复或形成边际支撑力量,为后续市场稳定奠定基础。
结构性调整中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鸡蛋市场竞争格局呈现“量增价减”的典型特征,供需矛盾在政策调控与养殖端主动调整下逐步缓解。短期看,高存栏基数导致价格回升动力不足;中长期则需关注产能去化速度、成本波动及规模企业竞争策略变化。未来市场将通过品种结构优化和价差修复实现再平衡,但年内价格水平仍难恢复至历史高位,行业需在政策引导下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